——安徽省阜阳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近年来,行走在安徽省阜阳市的街头巷尾,一个个“红马甲”成为亮丽的风景线,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遍布颍淮大地,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脱颖而出……阜阳市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培育特色,在组织体系、阵地建设、活动内容、动力机制、工作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构建起文明实践服务广大群众的圈层涟漪。
文明地标竞相涌现
秋日傍晚,夕阳西下,在颍州区三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温馨愉悦的气息弥散开来。图书阅览室里,一些居民手捧书籍,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健身活动室内,爱好运动的居民在器械上挥洒汗水;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孩子们坐在多媒体室内观看动画电影,其乐融融。
2021年,三合镇依托综合文化站,将其建设升级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场地内,设置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科普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室、健身活动室等,每天免费对外开放,受到当地群众欢迎。目前,三合镇下辖的8个村(居)委会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全覆盖,逛逛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成为三合镇群众打开幸福生活的新方式。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三合镇的文明实践新面貌,正是阜阳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圈”的一个缩影。阜阳市各地通过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阵地建设、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为着力点,积极打造符合标准规范、具有阜阳特色、成果落地见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圈”,让文明和幸福叠加升级。
一大批“文明地标”竞相涌现,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覆盖到哪里,让群众活动有去处、服务有保障、精神有寄托,文明新风正吹进千家万户。
巾帼力量汇聚温暖
清晨时分,在颍泉区惠泉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凉亭里,阵阵歌声随风入耳,一群满头银发的奶奶们正在排练节目,大家有的演唱、有的奏乐、有的伴舞,好不热闹。社区居民三三两两坐在休息区的长椅上,听听小曲、唠唠家常,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惠泉奶奶”志愿服务队的奶奶们乐观开朗,演出的节目深受居民喜爱。从免费手工课到咨询政策法规,从“四点半课堂”到调解邻里纠纷,从组织节庆文娱活动到整治人居环境……只要社区居民有需要,150多位“惠泉奶奶”都能帮上忙。
2021年3月25日,颍泉区惠泉社区结合租房户多、老年居民多、流动人口多的实际情况,组织离退休干部、教师等成立“惠泉奶奶”志愿服务队。“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年龄、特长和身体状况等,申请加入志愿服务队。队伍组建后,在社区指导下选出队长,之后的管理交给大家。”“惠泉奶奶”志愿服务队队长、原颍州区党史办主任谢丽芳说。
“惠泉奶奶”志愿服务队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入选今年3月份安徽“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像“惠泉奶奶”这样的优秀志愿品牌,在阜阳并非个例。一个个传递温暖、令人感动的志愿服务队伍,已经在颍淮大地遍地开花。
在颍上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嫂”们忙碌的身影,349个行政村共计推选4322名村嫂。村嫂们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累计调解矛盾纠纷5900余起,服务群众16万人次。颍州区袁集镇福和社区着力打造“颍姐”志愿服务队,吸纳有时间、有爱心、有特长的社区妇女加入队伍中,主动上门帮助“五类重点群体”解决困难,深受居民好评。
阜阳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市、县两级成立志愿服务总队,下设志愿服务队154支,各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志愿服务支队1157支、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志愿服务分队7059支。
理论宣讲引导群众
“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大家知道哪种精神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吗?”7月11日,在颍州区文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阜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院首场活动在这里举行,听众是文峰街道近百名党员,宣讲者是来自阜阳师范大学的6名师生。
两个多小时的宣讲中,宣讲员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践行爱国主义铸就华夏脊梁”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宣讲,既充分依据理论事实,又广泛结合中国文化历史和人物事迹,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今年6月,阜阳市文明委印发《阜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工作方案》,将每月10日确定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以更好发挥文明实践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提供有力思想保障、重要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在活动日期间,阜阳各地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组织“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活动,持续开展“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我讲新思想的伟力”擂台赛、“百千万”四线宣讲、艺术化宣讲等宣传教育活动,把理论课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满足干部群众学理论、用理论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