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种精神 培育时代新风


    

    编者按

    精神是力量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既是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需要,也是各项事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需要。那么,为什么要弘扬这五种精神?应该怎样弘扬这五种精神?本期话题对此予以探讨。

   用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关键词 劳动精神

    王坤

    自古以来,热爱劳动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到人们吃、穿、住、行等所需的基本保障,大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成果,均从劳动中来。我们应弘扬劳动精神,在崇尚劳动中树立劳动观念,在热爱劳动中培养劳动态度,在辛勤劳动中淬炼劳动能力,在诚实劳动中锻造劳动品德。

    如今,我们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应将弘扬劳动精神作为每个人的“必修课”,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人心。

    从小处说,劳动可以塑造人的良好品格。一方面,能够丰富精神世界。一个人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地观察、体验、思考、创造,就会越来越有精气神,越来越有正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自信。劳动的过程就是锻炼与成长的过程,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气馁,从成功中收获喜悦,不骄躁,则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信心,工作中就会具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创新破局的底气、争创一流的豪气。

    从大处说,劳动才能创造人生价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奔波于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烈日当空还是狂风暴雨,都停不下忙碌的脚步,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可以说,在劳动中收获成功、创造奇迹,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劳动的最大魅力。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才能以劳动换取幸福生活,成就非凡人生。

    当然,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还应给予劳动者更多的尊重和激励。如今,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已成为社会共识,比如,各地对劳动模范等进行表彰,目的就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热爱劳动、乐于付出的良好氛围。从榜样身上,人们能真实感受到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为更好地弘扬劳动精神,各地应进一步做好典型选树、表彰先进等工作,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进而激励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辛勤付出,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努力奔跑、发光发热,汇聚成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让我们即刻行动起来,用劳动诠释生命真谛,用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用奋斗成就不凡业绩

    关键词 奋斗精神

    乐兵

    进入新时代,每一个人都应树立奋斗志向,提升奋斗本领,保持奋斗姿态。通过弘扬奋斗精神,建功新时代。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是艰苦卓绝的奋斗,让我们国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跃升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胼手胝足的奋斗,让我们大踏步向前进,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是埋头苦干的奋斗,让我们书写下消除绝对贫困的“最成功脱贫故事”……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让梦想成为现实,让幸福可望可及,唯有拼搏,唯有奋斗。

    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不懈奋斗才能书写成功。“北斗”全球组网、“嫦娥”飞天揽月、“天和”筑梦天河,是科研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攻关的结果;有了塞罕坝林场人几十年如一日的伏冰卧雪、摸索创新,攻克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才造就了在极寒、干旱、高海拔的环境下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始终保持“听从召唤任挑选”的军人本色,坚持刻苦训练、时刻准备,这才有了聂海胜“三度飞天”的壮举……

    对全社会来说,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对每个人而言,奋斗是健康成长的阶梯、幸福生活的源泉。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他们用热忱和奋斗书写出非凡精彩的履历篇章。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就要立下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大志。只有志存高远、信念坚定,才能激发奋进潜力。事实告诉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绝对不会在懈怠中产生,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奋斗创造出来。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工厂车间一线,工人师傅苦练本领、精益求精,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农民朋友寒耕暑耘、精耕细作,为粮食增产、土地增效,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风里来雨里去,为千家万户带来便捷……不管从事何种行业,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充满奋斗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不凡的业绩。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永远保持奋斗韧劲,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就一定能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创造精彩人生。

   用奉献展现无私情怀

    关键词 奉献精神

    周芳元

    从古至今,奉献精神早已熔铸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更是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涵义,历久弥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的今天,仍需要弘扬奉献精神,奉献精神与时代同在。

    奉献精神体现于职业中,可以提升职业道德和行业形象。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对待工作的心态,都事关工作效益与工作质量,要将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奉献精神必不可少。具有奉献精神之人,不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还能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提升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为单位发展增效,为行业发展赋能,为社会进步添彩,从而提升职业道德和行业形象。

    具有奉献精神的人,除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力发光发热,还会大力发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涓涓溪流汇成大海”,每个人、每个行业乃至全社会都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各种善行义举就会让大爱溢满人间。

    其实,奉献精神的背后,是一种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从古至今,不少仁人志士用责任担当诠释初心使命,用无私奉献默默彰显家国情怀。比如焦裕禄同志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王继才的“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张桂梅的“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站在讲台上”……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

    那么,新时代该如何弘扬奉献精神?

    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培育奉献精神。奉献精神可以体现于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践行,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乐于奉献的环境,能够带动越来越多人积极去奉献。

    树立典型,宣传与学习相结合,弘扬奉献精神。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可以开展“奉献之星”之类的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还可以将奉献精神纳入各类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中……此外,还应加大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助推奉献精神遍地开花。

    与时俱进,丰富内容与形式,创新奉献精神。新时代,奉献精神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比如新职业不断涌现,奉献的形式更加灵活,奉献的舞台更加宽广。不断丰富奉献的内容与形式,创新奉献精神,便能结出更为丰硕的奉献果实。

    用创造书写更大辉煌

    关键词 创造精神

    董宏达

    伟大民族孕育伟大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面向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仍然要大力弘扬创造精神。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火重生、屡创辉煌,莫不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紧密相关。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诸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创造,以及天文、数学、农业、医学、冶铸、水利、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使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世界文明“领跑者”的地位,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

    峥嵘岁月,我们靠创造精神长了志气。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结合实际情况,在探索尝试中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进程。我们不会忘记,从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到大庆油田的开发彻底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从历时近十年靠人工修建了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到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中国人民用奋斗创造的一系列“中国奇迹”,成为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

    创造精神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显著标签。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得以丰富与拓展,集中体现在安徽小岗村实行农业“大包干”,浙江温州实行民营化、市场化制度创新,推动了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深圳经济特区推开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窗口”……改革开放时期的创新精神是一种积极探索、主动变革、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昭示我们,改革创新的征途并非坦途,荆棘与阻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创新也就永不止步。弘扬创新精神,要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进而更好地明晰创新精神的历史方位。

    进入新时代,创造精神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一代代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胸怀科技自立自强之志,接力闯难关、破难题,使我国加快向世界制造大国和科技强国迈进。

    创造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让我们发扬创造精神,把握发展之机,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用勤俭助推家国富足

    关键词 勤俭节约精神

    谢庆富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古人这句话,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要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首先要倡导勤恳劳动,因为勤俭节约的前提是勤劳。“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勤劳付出才有回报。而且,没有经历过勤恳劳动时的酸甜苦辣,就容易轻视劳动成果,做不到勤俭节约。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最终落脚点在于节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许多人践行节约生活理念的根源。据报道,“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奋斗者”张富清老人的生活长期俭朴恬淡,馒头、油茶汤、清水面等,是他们老两口吃习惯了的,剩下的第二顿接着吃,绝不浪费;旧衣服也依旧不允许丢,实在穿不了的就做拖把。像这样践行节约理念的人并不少见。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要注重勤劳和节俭的关系:勤而不俭,难免辛劳一生,没有积蓄;俭而不勤,难免陷于穷困,无所作为。增加财富要靠辛勤劳动实现,节省财富则要量入为出,不能入不敷出。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节俭则可以守住财富。俗语云,“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财富是靠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我们既要勤劳也要节俭。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今日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富裕。但不管时代和环境如何改变,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小到个人及其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必须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强大支撑。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要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等小处着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大家共同将勤俭节约精神自觉落实落细于日常生活,让其成为共同的生活态度。

当前:B3(2022年11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