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杂多县
文旅繁荣发展助力全方位振兴
尕玛江才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坐拥“两江之源”,是著名的国际河流湄公河源—澜沧江的发源地和长江南源—当曲河的发源地。杂多县还是“中国藏族山歌之乡”,是高原游牧山歌文化的富集区。

    十年来,杂多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杂多县文化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持续繁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为加快建设“四打造一家园”、落实“树好三个形象,打造六个区”的总体要求,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文旅“答卷”。

    非遗守正创新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格萨尔文化在杂多县源远流长,杂多又是《格萨尔》艺人和研究学者等人才辈出的地方。2015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专家考察,认为青海杂多极富格萨尔文化研究和保护价值,故此特命名杂多县为格萨尔达色牦牛财宝宗故里。2016年8月5日,格萨尔达色牦牛财宝宗故里在杂多县吉乃滩揭牌。2021年1月1日,杂多县格萨尔神授艺人之家正式开馆。目前杂多县有国家级格萨尔神授艺人1名,州级格萨尔神授艺人4名,县级格萨尔神授艺人4名。

    杂多县民间流传有将近200多首山歌曲调,其中在藏族聚居区广为流传的“格吉萨松扎”和“仲巴玛毛巴久”已经分别被列为省级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杂多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专人,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搜集整理了民间广为流传的100多首山歌曲调,经过严格的调研考究后,确定了32首山歌曲调的历史源流、传承人和新一代传承人。此外,还制作了“山歌飞自澜沧江——杂多县山歌专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民间山歌曲调的保护和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

    牧民端上“生态饭”

    2017年以来,昂赛乡开展了雪豹观察特许经营项目,提前规划好访客体验的路线,每个自然体验团控制在3-4人,且需提前在网上预约。22户牧民家庭被确定为接待家庭,这些牧民家庭经过培训后,为体验者提供食宿,并担任司机和向导,生态体验项目带来的收益的45%属于接待家庭,45%属于村集体收益,10%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基金。

    2017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与“漂流中国”紧密结缘,签订长期合作意向备忘录。同年,在县政府的扶持和“漂流中国”的技术支持下,杂多县牧民扎西然丁成立了澜沧江源漂流有限公司,培养了10名当地牧民船员,截至目前,“漂流中国”和澜沧江源漂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30余次漂流活动,让更多的国内外访客体验了中国国家公园自然生态漂流活动。2020年,还举办了青春与河流——杂多县首届中学生漂流夏令营活动,让当地青少年进一步知生态、懂生态、爱生态、护生态,从小凝聚起爱我母亲河、保护大自然的思想共识。

   旅游节庆赋能

    激发文化新活力

    近年来,杂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合理有序地对该县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调研、挖掘、整理,通过节庆,聚力打造文化品牌。

    2016年8月1日,杂多县举办三江源第二届牦牛文化节暨首届澜沧江源雪域山歌节,开展游牧生活场景展示及山歌比赛。2017年,杂多县举办“澜沧杂多”国际河流音乐节,以音乐为“媒”相聚在澜沧江源。

    2018年,昂赛国际自然观察节在杂多县昂赛大峡谷启动,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18支队伍54名自然科学爱好者参加。

    2022年8月,杂多县联合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共同举办“光影耀澜湄 情牵一江水”2022年澜湄国际摄影周,通过摄影周相关活动向海内外讲述江源故事,打造“国际摄影艺术交流高地、国际生态摄影创作高地、摄影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摄影优质要素集聚高地”。

    昂赛特色小镇

    融合生态旅游新业态

    《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中指出,鼓励、引导围绕4县县城、入口社区和公园内一类社区,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色小镇,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杂多县通过不断发展,逐步将生态产业、经济社会、美丽宜居等方面更鲜明的一类社区打造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小镇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准备任务,并开始步入正式投资建设的关键阶段。三江源生态文旅特色小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依托三江源国家公园“源头责任”建设指南,力争创建社区共管与协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文旅特色小镇。小镇建设不仅肩负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树立使命,而且在文旅融合、扶贫富民的乡村振兴当下责任重大。

 

当前:A4(2022年1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