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先锋”逐绿前行
弋搏

 


    

            

    “取件后包装留在驿站减碳40克,存为绿色能量”“绿色积分兑换地铁卡、骑行卡等”,“双十一”临近,快递业务进入旺季,多地、多个平台推出的个人碳账户也持续升温。

    近年来,低碳生活正逐步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打开手机应用软件,骑行、步行、购买节能产品、不用一次性餐具等都可折算成“碳减排量”,在账户里一目了然;登录小程序,“广东碳普惠”“西宁碳积分”“武汉碳宝包”等令人目不暇接,低碳行动转换为账户积分,再支持绿色消费……从绿色包装的推广,到节能出行的推行,再到个人碳账户的建立,这些发展变化,体现的是低碳生活理念在我国进一步深入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各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各行业有识企业勇做“碳路先锋”,节能降碳走实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倡树环保新风,推动广大群众积极践行低碳生活,让生态底色更加鲜明,绿色动能愈发澎湃。

    碳减排之

    绿色包装篇

    为减少消费端碳排放,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小快递折射大民生。十年来,电商事业飞速发展,中国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2021年的1083亿件,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的占比也达到85%至90%。胶带过度缠绕、一次性塑料编织袋过度使用、大箱套小箱……在快递量迅速增长的背景下,破解“大材小用、过度包装”,降低碳排放量,已成为重要课题。

    变化正悄然发生。从去年国家邮政局开展为期一年的全行业专项治理行动,到今年实施绿色发展工程,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国家邮政局更是于今年提出深入实施绿色发展“9917”工程,明确到今年年底,实现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0%,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0%,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达到1000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7亿个。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行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和规范包装操作两个比例均达到90%,回收复用瓦楞纸箱6.4亿个。

    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碳减排内容,除了降低过度包装和提高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率之外,对一次性餐具的治理也十分重要。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催生了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数据显示,从2016年的0.63亿到2021年的5.44亿,我国在线外卖用户数量逐年增长,外卖市场前景持续向好。与此同时,随着每单外卖而来的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都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杀手”。此外,过度使用一次性餐具还会消耗大量木材,导致森林资源减少,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随之相应减少,间接加重碳排放量。

    推进一次性餐具整治,降低碳排放量,外卖平台商家的支持与发力至关重要。多年来,饿了么在积极推动所在行业的低碳减排工作上持续发力,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与蚂蚁森林的场景打通,消费者通过平台购买外卖,选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即可获得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

    不止与饿了么联手促进碳减排,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蚂蚁森林目前已上线18个低碳场景:公众在平台上可参与的低碳行为从绿色出行、网络挂号、网上购票、在线缴纳水电煤费等扩展到住绿色酒店、订绿色外卖、购买绿色家电等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进入蚂蚁森林页面收获能量,如今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习惯。数据显示,蚂蚁森林从2016年上线至去年8月,已累计带动超过6亿人践行低碳生活,5年来累计产生“绿色能量”2000多万吨。蚂蚁森林还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8家公益合作伙伴,在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种下3.26亿棵树,种植总面积超过397万亩。

    碳减排之

    节能出行篇

    人们在日常出行中所选择的交通方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量,公交、地铁、骑行、步行等都是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的交通方式。当前,随着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正有序推进。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是在交通领域践行低碳生活的重要举措之一。

    高德地图上线的“绿色出行——碳普惠”平台目前已覆盖北京、广州、成都、重庆、长沙、苏州等十多个城市。用户在APP上使用公交、骑行、步行导航等绿色出行服务时,可获得相应的碳减排量,当碳减排量积攒至一定数目后,可在平台上兑换各类权益。用户既可以选择在“公益商城”参与公益项目、保护自然资源,也可在“兑换商城”用碳减排量兑换景区门票优惠券、美食优惠券、打车券等奖品。

    在今年3月首次试算应用后,作为首个顺风车碳减排团体标准,《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引发各方关注。随后,嘀嗒出行与联合编制方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公开《规范》全文,这也是顺风车领域首个碳减排团体标准首次面向社会开放,为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提供了技术规范。

    6月13日,在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当天,嘀嗒出行还发起了首届出行碳中和云沙龙,主题为“跨界共话碳中和新力量”。论坛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各种线上化手段和共享模式,使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更低碳的方式来实现。以顺风车为代表的低碳出行,在宏观层面符合国家碳中和战略,符合国际社会主流方向,是践行全民绿色低碳的小切口,切实可行且普适。”

    同样是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哈啰平台也发布了共享出行行业的首张“个人碳减排证书”,并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低碳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开启“低碳骑行月”,用户可在线上参与“碳路者行动”。在哈啰APP上的“碳路者 看看你为地球减了多少碳”话题互动区,凡是参与话题互动的用户均可获得6.8折月卡折扣券,同时,骑行减排量排名靠前的互动用户,还可获得纸质版的广碳所与哈啰联名碳减排证书。

    哈啰两轮出行事业部负责人褚轶群说:“本次行业首张个人碳减排证书的亮相,让个体的日常低碳行为得到认可与鼓励,我相信这样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的合作能为行业构建全面参与的低碳交通体系,开创‘共享出行+低碳’的新里程。”

    有业内专家表示,如今,各地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低碳发展路径时,都尝试了不少创新方式。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介绍,通过借助移动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手段,对C端用户出行的减碳值进行科学测算,这为交通运输行业有效测算移动排放源的碳减排量提供了创新方法和思路。据悉,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四川、山东等地与具有骑行服务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出行平台开展战略合作,从方法学、碳交易、碳积分、公益活动等方面共同推进绿色出行的普惠与激励实践。

    碳减排之

    个人碳账户篇

    随着双碳目标的加速落实,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政府部门相继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探索绿色消费积分制,鼓励绿色消费”,以及“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今年5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团体标准,推荐了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七大类别40项绿色低碳行为,为衡量消费端碳减排量贡献了一把“标尺”。于今年8月上线的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正是基于这一团体标准建立的。

    在政府的指导下,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围绕绿享生活、绿碳积分、绿畅出行、绿助光盘、绿色金融、绿游山水等八大板块的绿色低碳生活场景展开,基于标准和算法,实现个人减排量的滤重和融合汇总,并为用户建立个人碳账户。同时,平台为个人减排量赋予绿色积分,并整合了不同领域众多企业参与绿色积分消纳,构建全体市民“易参与、可衡量、有积分、收益快”的碳减排激励模式,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的同时,激发绿色消费潜力。北京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共享单车、购买绿色家电、点外卖不选择一次性餐具、快递使用电子面单……这些低碳行为,都能通过数字化手段自动记录到个人碳账户中,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地铁卡、骑行卡等绿色消费券,未来还可能上线交易换得真金白银,成为个人碳资产。据统计,小程序上线以来,公众参与热情高涨,平台单日排行榜显示,第一天碳减排量最多的一位用户,减碳量高达9.76千克。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在政策的推动下,上海、四川、山西、广东、浙江、河北、青海等地已推出包括个人碳账户在内的碳普惠举措,用数字化手段记录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产生的碳减排情况,帮助企业和居民算清“碳账”,为公众参与减污降碳提供重要抓手,让减碳正式进入了个体时代。

    从用户角度出发,让公众方便、快捷找到绿色行动的入口,线上线下打造绿色友好型的互动“界面”,这是推广个人碳账户的一个好开端。

    作为新生事物,个人碳账户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各平台仍在摸索个人碳排放量计算标准,丰富碳减排场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碳减排价值,不断积累经验为进一步打通账户和交易奠定基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要持续推广低碳减排理念,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美丽中国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当前:A4(2022年1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