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走访调查
近年来,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的智慧化成果被应用在社区服务中,智慧社区建设应运而生。智慧社区指的是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
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各地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支持。
2022年5月,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等9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更是明确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
24小时抽烟感应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高空抛物智能监测报警……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多地智慧社区建设正在迈入“快车道”。近日,记者就多地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走访调查。
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高大爷,您放心买菜,莫大妈我们照看着呢,她刚刚起床。”“好,谢谢你们!”11月8日上午8点,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西城街道小北街社区工作人员文雪琴打电话告知居民高兴权,他的老伴莫文兰的情况。
今年83岁的高兴权和老伴莫文兰不与子女同住,77岁的莫文兰腿脚不方便,长期卧床。平时,高兴权不仅要照顾莫文兰,还要负责外出买菜、办事。“外出买菜的时候,老伴没人看护,这让我很担忧。”高兴权说。2020年,达州市通川区在小北街社区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为包括他在内的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在家中安装了“移动慧眼看家宝”监控探头,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慧眼看家宝”监控平台帮助他实时查看老伴在家的生活状况。“有了‘移动慧眼看家宝’,现在出门放心多了。”高兴权说。
不止达州,记者采访时发现,四川省成都市、江苏省泰州市等地不断推进的智慧社区在增强群众幸福感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11月9日,记者在走访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区时发现,新盛社区内老旧小区居多,2018年,新盛社区依托“互联网+”创新管理模式,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智慧元素,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解决老旧小区系列痛点问题,提高了居民社区生活的舒适度和归属感。“小区安装了智能门禁、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智能充电桩等。”居民刘代秀说,智慧服务让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在成都市青羊区府南街道同德社区走访时,记者发现,社区居民只需关注“府南街道同德社区”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通过点击微信公众号首页下方设置的“乐享同德”小程序,寻找就近生活服务点、享受24小时在线答疑服务,一键预约理发、洗衣、维修等服务。同德社区党委书记彭超告诉记者,同德社区依托“府南街道同德社区”微信公众号,构建了资源互通、服务互享、人心互联的居民一站式需求响应智慧治理新模式。
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增进民生福祉。“三水街道由多个乡镇合并组成,居民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邻里不和谐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水街道党工委书记申海峰告诉记者,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感,三水街道以锦联社区为样板,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我们在锦联社区打造了智慧门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全域监控系统,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发了一键呼叫系统。由于社区养犬居民较多,为规范养犬行为,我们依托‘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为居民的宠物狗上了‘电子户口’ 。”
推广之路仍有阻碍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智慧社区建设虽是惠民工程,但在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智慧社区目前是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而传统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充足的互联网知识储备,缺乏技术维护、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因此,不少智慧社区缺乏专业人士运行管理阻碍了智慧功能的发挥。”姜堰区三水街道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人员李楠岚参与并见证了三水街道多个社区向“智慧化”转变的过程,她表示:“智慧社区建设一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但大多数社区都存在改造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
“在智慧社区推进过程中,多种应用软件、管理系统被投入社区使用。比如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上报事件使用的应用软件有‘社区e通’APP、‘随手调’APP等,而这些应用软件分别由不同单位承建,数据结构、数据字段、数据标准均不统一。由于各平台间数据无法共享,无形中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使得社区服务居民的职能弱化。”达州市通川区西城街道小北街社区党委书记廖邈说,如何统筹相关部门和企业资源力量,对数据标准进行集中攻关,尽快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使数据贯通共享,更好地做好为民服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下,在实现传统社区向智慧社区跃迁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规划和具体实践两个方面。“理论上,大多数地区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中缺乏行而有效的建设思路与建设体系,落成效果与建设规划差别大,如智慧养老社区的一键求助按钮,虽方便老人求助,但普遍反映后续应对措施不完善。实践上则存在社区工作人员缺乏智慧社区管理经验、智慧社区建成后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城乡规划系副系主任杨林川说。
多措并举真正实现便民利民
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回应了民生需求。但是,智慧社区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未来,如何解决智慧社区建设中的瓶颈问题,让其带给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青海省西宁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治理科科长李志强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他表示:“一是建成社区基础信息库,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人、事、地、物、情、组织’等信息的全面汇聚、多方共享,把社区工作者从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二是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链接为民、便民、安民服务资源和资讯,提升政策宣传、社区服务的精准度与智能化水平;三是搭建网上交流互动平台,对居务公开、民主协商等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切实畅通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沟通渠道,使居民及时了解社区动态与资讯、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和邻里交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体系的基层单位,是智慧发展手段的微观体现,与居民生产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而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建设者、使用者等群体的多方努力,才能让其有效运转。”杨林川建议,一方面,各地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建设思想,以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简洁、使社区高效运行为目标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各地要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通过在法律层面保障智慧社区的建设,“硬指标”和“软指标”相互配合,保证智慧社区建设有效落地。“相关部门要重视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数字技能培训,助力消除智慧社区建设壁垒。”
“智慧社区建设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了城市品质,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的需求,也为文明城市创建打通‘最后一公里’赋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谢治国建议,相关部门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诉求服务、政务服务、党建文化、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