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康秀娟)连日来,青海省西宁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宣讲载体、宣讲形式上转思路、谋创新,采用理论宣讲与线上平台、文艺文化、生产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与线上平台相结合,增强宣讲影响力。充分运用新媒体“移动端”优势,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线上新模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云端”持续发声,从“面对面”转为“屏对屏”,进一步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宣讲内容,针对不同受众,灵活运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门户网站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优化“线上宣讲套餐”,策划推出了《二十大精神大家谈》《“AI主持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1分钟宣讲》《党的二十大知识挑战赛》等系列微宣讲专栏50余个、发布宣讲视频400余期,点击观看量近百万人次,通过理论阐释类、知识竞答类、嘉宾访谈类等不同类型的宣讲栏目,让每一次线上宣讲都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把宣讲内容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平快”宣讲视频,将“小版块”学习平台转变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微课堂”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阵地”,不断扩大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
与文艺文化相结合,增强宣讲吸引力。始终坚持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讲究宣讲艺术,改进方式方法,将理论宣讲与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艺文化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宣讲的吸引力。全市文艺文化工作者,精心谋划,在宣讲形式与宣讲内容结合上下功夫,创作出了歌曲《人民就是江山》《江山》、舞蹈《绣之梦》、情景快板《学习新党章 开启新征程》《启航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河湟花儿《二十大召开得民心》、皮影戏《二十大报告感人心》《倾听党的二十大》、越弦《二十大指引新征程》《党领新征程》、打搅儿《锦绣中国万万年》、剪纸《民族团结一家亲》《喜获丰收》《军民一家亲》《祝福祖国》等文艺文化作品70余个。持续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轻骑兵”西宁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文化(云)专场展演近40场,展出舞蹈《领航》、河湟花儿《党的政策暖人心》等优秀群文作品180余个,书法国画摄影作品近200幅,并同步通过“云端”发声,对各类作品进行线上展播,累计观看量40万余人次、点击量20万余人次。在潜移默化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群众身边,让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实实在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入脑入心,“飞入寻常百姓家”,传递到千家万户。
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增强宣讲感染力。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生产生活实际,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深入机关、村镇、社区、企业等场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分众化宣讲,对党员干部,力求讲准确、讲全面、讲深入、讲具体;对基层群众,力求讲清楚、讲明白、讲形象、讲生动,及时互动交流,认真回应关切,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接地气、入人心,切实增强宣讲的感染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分赴各自乡村振兴联系县(区)、乡(镇)、村(社区)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次。“湟水新声”宣讲团、“赤岭宣讲队”“板凳讲堂”“明德讲堂”“齐宣共讲·长廊讲堂”等宣讲小分队,以“家庭小党校”“石榴微课堂”“板凳会”“庭院会”“炕头会”“大喇叭 小课堂”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基层宣讲300余场次。坚持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以干部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把握群众关注点、兴奋点和疑惑点,贴近实际、答疑解惑,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