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四川省雅安市将创建工作作为惠民利民的关键之举,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大院改造、脏乱差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齐头并进、同步推进,让市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 提升背街小巷基础设施让城市“里子”靓起来
如果说,主次干道及临街商铺是城市的“面子”,那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就是城市的“里子”,它们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我在这里住了30余年,变化要数现在最大。”近日,说起家门口这条小街的变化,雨城区上坝路社区太阳巷17号大院83岁的申玉琴老人赞不绝口。她说,过去的太阳巷道路狭窄,旁边还有堰沟,每次遇到暴雨,大水总要漫过堰沟,往巷子里流,居住在一楼的家庭必定遭殃,住户苦不堪言;虽然也进行过整改,但始终治标不治本。在背街小巷改造中,相关部门不仅将该处堰沟加宽、加深,还在堰沟上加了盖,再铺上沥青,让狭窄的路面变得宽敞。整条小巷还安装了路灯,市民晚上出门逛街不用再摸黑。
笔者看到,太阳巷道路平坦整洁,巷道围墙也作了装饰。此外,大院院坝和停车场也铺上了沥青,可谓小巷大改造,旧貌换新颜。
其实,旧貌换新颜的不仅仅是太阳巷,其他背街小巷同样如此。
雨城区康藏路社区果园路,原是建安厂职工上下班的通道之一。由于年久失修,水泥路面受损严重、坑洼不平。随着私家车增多,经常出现堵车的情况,成为当地居民心中的“糟心路”。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始后,职能部门及时对果园路实施了提升改造,破损的水泥路被重新铺成沥青路,道路两边砖墙贴上了瓷砖,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裳”,面貌焕然一新。笔者看到,果园路两侧墙上贴着不少文明宣传牌,如“培养好家风,建设好家庭”“文明养成,从小做起”“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等,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雨城区沙溪社区幸福街,也是一条路面坑洼不平,围墙长满青苔,下雨污水横流的小巷。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中得到改造,如今不仅铺设了沥青路面,进行雨污管网分离,围墙上也绘上了栩栩如生的彩色图案。
此外,雨城区南四路、红园路等年久失修的背街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得到改造和提升。
◎ 老旧小区环境提档升级为居民幸福感“加码”
市民生活环境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之一。居民大院是城市最基础、最小的细胞,管理打造好了,就打好了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雅安市整合各方力量,采取“联包帮”等方式对老旧大院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进行提升治理。
“这次搞得彻底,居住环境再上新台阶。”说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实惠,雨城区上坝路社区220号大院的费永全称赞不已。他说,过去的大院环境堪忧,许多住户占用绿化区种菜,有人还用竹木搭起围栏;水泥地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居民乱扔垃圾现象普遍;楼梯口、楼梯间和楼层过道乱堆废旧物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始后,社区和“联包帮”单位加大整改力度,引导大家改变不良习惯,携手打造环境优美、卫生干净的居民大院。社区还和“联包帮”单位联手宣传,带动住户铲除自种的蔬菜,清理过道杂物等。今年,又再次对大院实施升级改造,拆除影响大院美观的房屋,缩小不规范的原有绿化平台,重修了雨污管网,增加了电瓶车棚和充电装备……大院“脱胎换骨”的变化令人欣喜。
现在的大院更加宽敞,绿化设计更规范,沥青地面更平坦,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监控装备等。用费永全的话说,“享受到创建带来的成果,感觉很幸福”。
雨城区南四路71号大院平坦的沥青道路、规范的停车线位、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也让居民很是满意。家住大院7栋的刘女士回忆说,过去的大院通道是坑洼不平的水泥路,楼道上小广告多,堆放杂物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了大院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和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大家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
笔者看到,该大院增设了健身器材、电瓶车棚和充电装置等,给大院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便捷。
◎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民享受创建成果
文明交通是城市的名片,是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重要交通路口安装智慧斑马线系统、安装带语音提示的安全警示装置等,为规范交通秩序,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添砖加瓦。
随着雅安城市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来观光旅游。
“有了公厕,可以随时解决内急问题。”近日,笔者在市区青衣江路中段一处公厕旁偶遇市民王先生,王先生说,城市公厕是必不可少的“便民设施”,这几年,雅安城市公厕越来越多,且卫生干净,为市民提供了方便之所。
公厕虽小,却是直面市民的窗口,厕所的增加,彰显了一座城市改善民生的决心与魄力,提升了城市文明水平,塑造了城市新形象。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雅安市把“厕所革命”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除加强对原有公厕的服务管理外,还加大高标准公厕建设,让公厕成为城市文明的窗口。
一座城市的文明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上。随着背街小巷面貌的改变和基础设施的提升,让城市既有了光鲜亮丽的“面子”,也带给居民整洁舒适的“里子”,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变化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