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对我说话的语气好一些,不要事事都对我指手画脚,嫌弃我做得不好嘛,我可以学,但是非让我每次一做事都能达到你心里预设好的标准,这也太难了吧!我又不是机器人。”这句话,是我和儿子因饭后洗碗的小事而发生口角时,他气呼呼地对我说的。
我和儿子的“战争”发生在厨房。起因很简单,就是儿子在洗碗时,我无意间看到他把洗洁精放太多了,整个碗池涌起来的白色泡沫都把碗筷淹没了,我觉得太浪费。就随口说了儿子一句:“你怎么那么浪费啊!洗碗是不需要倒那么多洗洁精的。”听了我的话,儿子没说什么,只是“嗯”了一声,算是对我的回应。之后,我又看见儿子在第二次清洗环节从水龙头大量放水,水哗啦啦地流,最后放了满满一碗池,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于是我又忍不住开口说了他:“你怎么一点儿也不长记性呢?刚才还说别浪费呢,你这马上就忘了,放这么大一碗池水,就洗五六个碗和几双筷子,水白白流走了难道不心疼?”面对我的责问,儿子还是没说什么,继续低头洗碗。接着,我就看见儿子对碗筷进行了再次清洗,然后直接把洗好的碗筷往消毒柜里放,碗筷上残留的水滴随着儿子的脚步移动,滴得碗池面、地板、消毒柜隔间等四处都有。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又没忍住开了口:“你怎么就不知道把碗和筷子上的水先擦一擦呢?你自己看,水洒得到处都是,这样很不好!”三番五次地唠叨,这一次,儿子终于忍无可忍了,就气呼呼地回击了我。于是就有了先前儿子对我说的那番话,令我深省。
或许儿子说的是对的。细细思之,很有几分道理。孩子做任何事情,如果父母总是指手画脚,不能放心放手,一看到孩子有偏离自己定下的标准的迹象就出声干预,大声呵斥,那孩子做事就会畏手畏脚。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样孩子的手脚也会在无形之中被带上枷锁,被束缚,久而久之,不仅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影响孩子的好奇心,更影响孩子的发散思维,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有不利的。
教育孩子时,用沟通的方式指出他们的错误,但同时要给出改进的方法,让他们有进步的空间。有时候,孩子年龄尚小,处理事情难免不够周到,我们看到孩子错误百出,难免就会嫌弃,忍不住要指导,有时甚至会“恨铁不成钢”,大声呵斥孩子怎么记不住,学不会,否定孩子的努力。殊不知,这样会事倍功半。其实,如果孩子可以亲身经历错误,再加上家长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教育和沟通,他们应该能以一个正确的态度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育孩子时,语气不妨放缓些,给孩子留够改正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