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有力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全面形成“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做法:
共商育人大计,健全保障体系。学校健全课程思政保障体系,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上同向同行。建立了学校、院系、教研室的三级联动机制,切实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推进落实又各具鲜明特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学校成立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小组,专门制定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发展等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让改革创新有目标、有抓手。学校以制度为保障,为实现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先后出台实施《成都师范学院关于坚持立德树人,统筹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意见》《成都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成都师范学院关于党政领导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实施办法》等多个文件。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已成为常态。
共享育人资源,共建育人课程。实现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构建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课程思政体系,同时凸显了师范行业特色,依托师范专业,以弘扬师德为主线,激发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逐步形成“一院一品”课程思政品牌。学校还申报成功了省级“师德虚拟仿真实践中心”,综合计算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地旅游学院、文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专业优势,结合“师德教育、红色文化遗迹、“果筐学堂送教下乡”等多种育人元素,充分巩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共同成效。同时,在健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上下功夫,将思政教育元素深入融入第二课堂,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拓展课程思政的载体,用生动的实践向学生开展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共享教学内容,共掘育人元素。集体研究、集体备课是推进学校课程育人的重要方式之一。学校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联合备课,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课程属性,在联合备课中共同挖掘思政元素。通过联合备课使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重新解构整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点,找到思政与专业的契合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理论知识点精准激发学生的共鸣,实现育人主体的协同化;同时,学校思政课教师中有大量的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队伍、专业课教师,他们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这种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帮助把思政课讲出了专业味。此外,学校还强化培训,提升教学团队的能力。学校购买网络培训教程,搭建教师课程思政线上学习平台,依据所教课程选择相关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同时,邀请校内外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开展培训与座谈,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课程思政的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活动,深化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理解,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整体水平。
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完善政策激励机制。近年来,学校加大课程思政建设投入,突出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导向,在教学成果、教学名师等各类成果的遴选推荐、表彰奖励中加大力度。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指导其他专业课程建设,推动各学科专业相互学习借鉴、合理交叉融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坚持把课程思政作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二级院系教学绩效考核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成果奖励申报、教学名师评选的参考指标内容,建立健全多维度、全方位的质量评价体系。
同心协力,成果显著。近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家政策要求,紧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按 “三个全覆盖”(每个学院均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每个专业均建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全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2门课程立项省级思政示范课程,3门课程立项校级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获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3个,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目前,学校获得的国家和省级课程思政立项项目数达到23个,立项数量位居全省省属高校前列,学校是建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全省两所非“双一流”高校之一和全国4所师范学院之一。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