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太平镇: 以“四个一”实现乡风文明叠加效应
陈娟

      

   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以“四个一”为抓手,着力凝聚精气神、传递正能量、激发内动力,培育更加浓厚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培育一群乡土能人,提供人才支撑

    乡风文明,关键在人。太平镇着力培育自治组织、文艺骨干、志愿先锋三批乡土人才队伍,围绕弘扬新风、文化惠民、暖心服务三大重点开展“文明进万家”活动。结合16个村、社区地域特点、民俗习惯和现实需求,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监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在全镇开展“五方共治”村民议事协商。罗一村被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试点单位。开展高价彩礼问题综合治理,采取集中和入户+线上和线下宣传、主动申报+上级反馈监督、司法介入+村规民约治理等方式,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喜事不攀比、丧事一碗菜”成为更多群众的自觉行为。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寻根”“引流”行动,组建汉嘉文化艺术团、嘉洲管弦乐团等文化队伍15支,培育专业文化志愿者163名,20余人次参加全国性网络比赛及市区各类理论宣讲,开展文化表演30余场次,编排有影响力的文艺节目50余个。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载体,成立耕鼓志愿服务队17支,培育了“五心”“五谱五新”等志愿服务品牌,促进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上好一堂议事课,激发自治动力

    坚持把凝心聚魂、培根溯源作为培育乡风文明的重要支撑,开设百姓评政坝坝会、道德评议会、居民议事会“课堂”。围绕评作风、找差距,惠群众、聚人心,每季度召开百姓评政坝坝会,点对点、面对面收集群众建议意见,正面回应群众诉求,有效搭建起了干群沟通平台,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围绕化解烦心事、推荐好榜样、评议好风气,通过组织常走访、评先进、树典型等措施,做实好风气不断上扬、坏习俗不断下降的“加减法”,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热心公益的浓厚氛围。为引导居民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行动自觉,每月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集中研判和表决,让村(社)事务大家说、大家评,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动力。

    打造一批民生亮点,以文化凸显文明

    把社会氛围营造作为乡风文明的“催化剂”和“点睛笔”,在打造环境新亮点、文化传承点、产文融合点上施以浓墨重彩,提升群众的自信心、荣誉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弱强基”行动,统筹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全方位“治污”、下深水“治乱”、大力度“治短”;精雕“绿美拼盘”,全面推进微花园、微田园、微菜园建设,打造“美丽庭院”500余户,全镇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宜居。以沫若文化、农耕文化、工矿文化为主题,在交通节点、园区、沫江社区配置文化元素15处。围绕“农业强镇、文旅兴镇”发展定位找准文化精准契合点,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对醉花谷、观佛台和魅力草坝网红打卡点进行打造;引进社会资金6000余万元对三佛寺佛教文化、沫江老矿工矿文化、“花晨月兮”农耕文化进行开发保护,以文化魅力凸显乡风文明。

    形成一套奖惩机制,树立文明新风尚

    积极探索创新管用实用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着力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以接地气、管得住、有成效为准绳,结合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组织党员群众量身定制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在显眼的位置进行展示。将村民日常行为纳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资产收益分红考核,对违反公序良俗、不道德不文明行为,扣减年终分红、取消表彰奖励。在规范约束的基础上进行激励奖励,实施积分制管理,从讲究卫生、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等10个方面对群众表现进行积分管理,联系商超等各类爱心企业每月兑换积分,积分情况还将纳入每年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各类优秀评选的考核,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通过持续的道德滋养,全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了叠加效应。一是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平安建设满意度超95%。二是社会风气越来越好。厚养薄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已蔚然成风,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三是道德星光越来越璀璨。党员群众踊跃学先进、当楷模,其中,宋庆被评为四川省孝亲敬老楷模,程瑞华被评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四是全镇创先争优成效越来越显著。创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入选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获评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镇、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省文化先进乡镇。罗一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绿化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五高山村、双星村等5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当前:3版(2022年1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