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力量,做强志愿服务
——青海省同仁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李宏翔

     

    近年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总要求,聚焦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整合资源力量,做强志愿服务,积极探索阵地、机制、活动融合模式,打造教育引导“主阵地”、服务群众“主平台”、提升文明“主引擎”,逐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盘活资源,建好阵地,为文明实践注入源头活水

    同仁市按照“贯通、打通、联通”要求,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原则,充分整合组织、文化、民政等部门资源,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场所“八有”建设标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文明实践。

    市级层面本着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便于群众活动的原则,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1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11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0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挂牌运行,形成了“功能完备、特色突出、场景丰富”的文明实践阵地群。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志愿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志愿服务事宜,细化志愿服务行为。着力把文明实践“大主题”做成“小切口”,投入70余万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专业志愿服务队和志愿服务活动积分兑换超市,订做志愿服务马甲、创立志愿服务项目,让群众感受到文明实践就在身边。

    讲活政策,说好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同仁市采取市委示范、乡镇兜底模式,组建了11支新时代基层宣讲队,深入村社学校、企业、田间地头开展宣讲近千场次,把学习宣讲搬到群众身边,使党的政策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举办各类主题作品展、演讲比赛、体育活动等百场次,创新开展“党史知识问答”“红色歌曲联唱”“党员心声共谈”等系列主题活动。

    抓住微宣讲内容切口小、教学场所活、授课时间短的特点,让“小课堂”说清大道理,组建一支专项宣讲团,结合书记讲党课等活动,赴基层开展宣讲90余场,讲课内容由“长篇大论”变为“短小精悍”,以拉家常的方式为百姓解读理论政策,让宣讲声声入耳。注重发挥“线学线讲”宣讲作用,创作刊播文明实践短视频500余条,让“家门口”“指尖上”的文明实践阵地真正融入群众生活。

    激活网络,抓好服务,使文明实践成为自觉行动

    同仁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成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支,统一指导全市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组建理论宣讲、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10支市级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服务者5000余人,优化全市志愿者布局,任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队长、副队长。

    此外,注重发挥道德模范、“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作用,先后在热贡龙树画苑设立实践基地、在格桑艺术传播中心设立实践岗、在全市警务工作站和市司法局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分别设立文明交通引导和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形成“中心统领、五级联动(所+站+基地+岗+点)、多点提升”的阵地版图。

    开展文明创评活动,对54个县级文明村镇、35个文明单位、5个文明校园进行命名。12个村镇、20家单位、4个校园分别被评为州级文明村镇、单位、校园。健全80个村社“一约四会”,突出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问题,引导和约束不良风气。

    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推荐工作,完德尖措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马晓燕获得“新时代青海好少年”称号。同时,高规格举办首届同仁市道德模范启动仪式,评选同仁市道德模范10人、同仁市道德模范提名奖10人,弘扬凡人善举,向全社会传递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

 

 

当前:4版(2022年1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