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阵地两万多 文明实践润民心
——济宁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孟一 王洪玮 张艳

        

    作为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举措,山东省济宁市始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培育时代新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更是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相结合、相融入、共推进,文明实践成果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党建引领筑牢宣传“第一阵地”

    11月19日一大早,济宁市兖州区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派驻漕河镇薛朱刘村第一书记付海涛与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20多名党员,按照惯例开展每月一次的志愿活动。他们兵分多路,前往幸福食堂、困难老人家中、雏鹰课堂、村庄周边和文化广场,或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或参与公益劳作,或解决群众难题……对于这种第一书记示范带动文明实践的新做法,村民们纷纷点赞。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宣传各级方针政策的“第一阵地”。兖州区坚持以基层党建推动文明实践,要求第一书记成为“会学习、会宣传、会服务、会创新的‘四会’宣讲员”,把“快走一步、多学一点、深研一些”作为第一个目标。近年来,第一书记全部下沉所在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带领群众学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119名第一书记组建起“乡音宣讲队”,在村口庭院和广场绿地等场所,以饭前、舞前、会前各十分钟的“微课堂”形式,用接地气的话语把党的新理论面对面、心贴心地传递给群众。

    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处走、到实处去,济宁市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市、县、镇、村四级书记领导架构,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挂点联系、蹲点调研制度,制订“五聚”工作方案,设计“六化”长效机制,文明实践工作机制顺畅有力。

    近年来,济宁市累计建设文明实践基地、公园、广场、家庭站等阵地两万多个;拓展建设运河书屋、端信书屋和孝贤书房等一批融合式阅读空间;以“习语润儒乡”宣讲品牌为引领,延伸打造14个系列子品牌;建立月度活动预告发布机制,开展“放歌新时代”“红色剪纸映初心”“聆听二十大 巾帼话心声”等文明实践活动4.3万余场(次),真正把党的好声音传到百姓心坎上。

    传统文化滋养文明新风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驻华使节齐鲁文化行”活动走进了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在这里,来自33个驻华使馆的50多名驻华使节参观了鲁源记忆村史馆,观看了现代中式婚礼,体验了传统射艺……浓浓的中国风气韵,让使节们流连忘返。

    “这些舞蹈、演艺、非遗制作技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文明礼仪、从商之德等,大都是通过文明实践活动引进村里的,在志愿者们的长期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掌握了经营性文化技能,文明素养和传统文化知识也随之得到同步提升。”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说。虽然村里目前已拥有上百家民宿和各类旅游服务项目,但大家在潜移默化间形成了一个共识:做文明市民、搞诚信经营。在文明实践的强劲推动下,鲁源新村凭借优质的服务与文化转化能力,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文旅兴村之路。

    传统文化滋养出的文明新风,不仅能够壮大乡村振兴势能,更可直接作用于城乡居民美德建设。今年,济宁市把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作为美德济宁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农村、社区、学校、机关和企业等五大领域打造263个试点,按照试点推进、提升展示、深化总结、市域推开“4步走”的工作思路,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志愿服务迈入制度化常态化

    11月22日,初冬的空气渐凉,一场冬雨过后,任城区仙营街道南岱社区的路面上堆积了不少落叶。为尽快清除路面落叶,文明实践站的管理员在社区志愿者群里发布了一条清扫招募令,很快就有居民拿着畚箕、扫帚走出家门,街道迅速恢复了整洁。

    “每参加一次这样的志愿活动,实践站就会给积上0.5分信用分。信用分高了,不论是孩子上学还是办理贷款等,都能享受到相应的政策优惠。”仙营街道南岱社区居民王涛说,实践站推出的积分奖励机制,有效“兑换”出了常态化的志愿服务。

    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仙营街道开展了信用激励式志愿服务活动。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就可获得个人信用积分,凭借信用积分,居民可在社区内的信用超市兑换米、面、油、洗化品等日常生活用品,并享受相关政策优惠。近年来,仙营街道先后打造了仙营社区、南岱社区、海能电商园和大唐高鸿智汇中心4个信用建设示范点,成立5个信用超市,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9支,累计开展“信用+”志愿服务活动近700次,9100多人(次)参与其中。

    志愿服务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方式。对此,济宁市坚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并鼓励各实践站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开发了济宁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居民动动手指就可以进行居家养老和营养配餐等服务预约,服务清单中没有的项目,平台用户则可在“心愿墙”上发布信息等待志愿服务组织认领,或由平台指定派发。截至今年8月底,济宁全市已有50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在平台注册,近10万名志愿者常态化提供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等20多类志愿服务。


 

当前:B1版(2022年1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