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用良好家风涵养青少年道德情操,不仅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我们要大力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其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内容形式。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要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优良家风和红色家风,也要顺应时代要求,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同时,要把握青少年特点,立足青少年认知习惯,优化教育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教育、互动教育等方式,用小故事讲大道理,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引导青少年在深入思考和互动讨论中领会道理、启迪心灵。尊重青少年主体地位,加强体验式、融入式教育,让他们在参加志愿服务和家风主题朗诵、书画、文艺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家国情怀。创作开发青少年易于接受的网络教育产品,润物细无声地引导青少年把良好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促进家校社协同,打造全方位育人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承担起对青少年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以言传身教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可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如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促进家校共育。社会是大家庭,也是大学校。要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家庭美德和优秀家风。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发家庭教育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设立社区家长学校、非营利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等,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等实践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探索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格局,凝聚建设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完善领导机制,加强统筹谋划,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制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互融互促。构建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宣传、教育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把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青少年工作全过程。把新时代家庭观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中,体现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政策中,彰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完善社会广泛参与的激励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社会协同育人的责任感,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引导青少年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个人品德,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作者单位为四川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