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变“享老” 夕阳无限好
——来宾市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韦飞帆 杨晓华 邓齐河

        

    如何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养老”变“享老”,社区是关键一环。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营造助老爱老氛围,2021年、2022年,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公布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中,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民乐社区、兴宾区城北街道滨江社区、象州县运江镇三里村上榜。来宾市各社区在示范性老年友好型建设工作中“多点开花”,助力城市“文明之花”争相开放,书写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篇章”。

    红色队伍奏响和谐曲

    “老人在家无人照料,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接种疫苗”“老人行动不便,需要工作人员帮忙办理公交老年卡”……在来宾市滨江社区滨江园小区,一本本物业前台记录表,记录了小区老人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

    “在滨江园小区,每一栋单元楼都有‘红色管家’队伍,专门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老人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反映生活问题。”滨江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谢凤英说,“红色管家”队伍于2021年9月成立,由党员志愿者、社区网格员、楼栋居民代表组成,致力于解决老年人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逢节假日、休息日,小区“红色管家”还会上门帮助老人做家务,陪他们聊天,提供家电维修、医疗保健等暖心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红色温暖”。

    “生活上遇到困难,我们第一时间找‘红色管家’,反映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到解决。”林俊裕老人说,像维修电路等问题“红色管家”都会及时处理,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党员带头,红色先行。构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积极推动。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支队伍,将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形成一股助老爱老敬老的文明新风。

    精品服务引领新风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为构建文明和谐的老年友好型社区,来宾市各社区举措频频,亮点多多。如滨江社区整合现有资源,完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谐亭、同心亭等九大配套功能场所,打造“享老”活动阵地;开展科技助老服务,让老年人融入智慧生活,轻松跨越“数字鸿沟”,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增加社区运动设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象州县运江镇三里村则将敬老爱老助老纳入村规民约,强化家庭在老年人赡养与关爱服务中的主体责任;在节假日定期开展敬老活动,为老人捐款捐物,与老人话家常、诉恩情,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民乐社区与瑶医医院签约,构建“医+养”照护体系(即医疗、生活双重护理),为老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养老服务。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定期为老人提供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让老年群体“老有所医”。

    近年来,养老服务不断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量、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跨越,为城市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体活动丰富晚年生活

    11月21日,滨江社区滨江园小区老年文化活动室里传出清脆悠扬、悦耳动听的吹奏声,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练习曲子。今年57岁的招阿姨谈起退休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学葫芦丝有7年了,一直是马老师的学生。我每天都很快乐,感觉回到了孩童时代。”

    平时,招阿姨经常去兴宾区老年大学学习唱歌跳舞,其余时间就跟着马老师学习吹奏葫芦丝,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她口中的“马老师”,正是滨江社区文艺队的老党员马日生。退休后,马日生发挥余热,提供才艺教学,丰富社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在滨江社区,老年文体活动随处可见,吹葫芦丝、打乒乓球、唱红色歌曲……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树文明新风,建和谐城市,关爱老人是推进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可以让更多人关注老年群体,增强文明意识,形成人人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来宾市文明办工作人员潘润锋说。


 

当前:A1版(2022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