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拓展文明实践 筑牢基层思想阵地
——四川资阳探索创新​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路径
李颖

       

    四川省资阳市坚持“五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今年以来,探索创新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工作路径,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建设、高效率利用、高水平运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宣传科学理论、培育文明新风的“红色殿堂”,成为开展文明实践、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阵地。

    “系统化”建强体系,打好四级联动“组合拳”。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制发《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组,县、乡、村主要负责同志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作。层层建立联席会议、挂点联系、结对共建制度,市领导挂联县区,县区领导挂点乡镇,各级部门、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全覆盖结对共建社区(村)实践站,调动更多资源向中心、所、站聚集,构建四级贯通工作体系。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870余支,着眼网格化、结对式、应急式、社会化动员,形成全民参与的网络体系。

    “全域化”建好阵地,夯实提质扩面“基础桩”。编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制定标准型、示范型建设评估标准。整合现有资源、挖掘闲置资源、下沉优质资源,集约化建设中心、所,个性化建设实践站,特色化打造实践点,形成“中心+所+站+点(基地)”的阵地体系,构建点多面广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目前,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21个,依托公共阵地建实践点(基地)72个,打造示范所、站25个,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交流展示会,以点带面提档升级。

    “便利化”拓展平台,构建融合贯通“生态链”。搭建一云、一营、一赛、一评、一行“五个一”平台,构建“互联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生态链”。“一云”即建设覆盖市县乡村的“文明实践 志愿资阳”云平台,集“我要点单”、活动招募等多功能于一体,让管理规范智能化、群众参与便捷化;“一营”即文明实践培训营,依托文明实践、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三中心,每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能力;“一赛”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强化项目孵化培育,培育文明实践品牌;“一评”即征集评选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层层开展志愿服务先进评选,示范带动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一行”即“公益银行”,依托云平台和实践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线上线下可量化、可存储、可兑换的文明实践积分体系,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常态化”开展活动,绘就服务群众“同心圆”。注重精准服务,通过“线上”平台、“线下”阵地、走访收集等方式,建立文明实践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菜单,完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管理模式。扩大活动影响,将每月最后一周五定为“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组织全市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活动,发挥“红细胞”联盟示范效应,联盟成员单位轮流牵头开展“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增强活动仪式感和带动力。突出群众主体,广泛开展传理论、讲政策、送文化、伴成长、敬老人、护健康、普法律、传科普、助邻里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万余次,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政策关怀送到群众心中。

    “制度化”加强保障,用好高能高效“助推器”。强化考核评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全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年度考核、纳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述职和实绩考核内容,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每年考核评估。加强人力保障,中心落实专人、实体运作,所、站通过购买服务、职能合并等方式落实专门力量,培育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文明实践员。完善经费投入,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费列入县(区)财政预算,多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确保有资金、有人干、可持续。


 

当前:A1版(2022年1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