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帅乡“面子” 做实惠民“里子”
——四川省乐至县妙用“加减乘除”法夯实文明城市创建根基
肖珊

 

 

 

 

 

       

    近年来,四川省乐至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凝心聚力抓创建、久久为功塑文明,坚持“为民、惠民、靠民”创建理念,构建“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创建格局,着力抓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市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持续扮靓帅乡“面子”做实惠民“里子”。

    善用多维联动“加”法 突出谋划部署

    着力在凝聚创建合力上下功夫

    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思想,同频共振、同向推动,形成“部门同心、干部同德、社会同力”的生动创建局面,凝聚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强大合力。一是高位推动,把好“方向盘”。高规格组建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设立10个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重点领域工作推进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健全“1+10+N”工作体系,实行创建指挥部、指挥长、推进组、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四级例会”议事制度,切实保障创建有力有序推进;二是部门联动,激活“一池水”。制定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年规划,出台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建立“日报告、周例会、月调度、季总结”工作机制,同步抓实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细胞创建,扩大文明创建的规模效益,延续深化“领导包片、部门包点、社区吹哨、各方报到”的有效做法,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协同合力抓、分级负责联动抓”的高效协同机制,构建“资源整合、部门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创建,有效激活创建队伍活力;三是示范带动,培育“主力军”。坚持创建文明城市走群众路线,群众才是创建工作的主体参与者、支持者、受益者,组建“市民文明监督员”、收集“群众最期盼的十件事”、发布“文明随手拍”、“我为文明乐至代言”等系列活动,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集民智、聚民力,建立起文明创建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人人是文明形象、个个有创建责任”的创建格局。

    运用对标排查“减”法 突出城乡融合

    着力在全域覆盖中增进民生福祉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争一项荣誉、夺一块牌子,归根结底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减少城市顽疾,破解创建难题。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强化常态管理,对主次干道、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常态化开展“门前五包”、不文明养犬治理、停车秩序整治、“三线”整治、牛皮癣小广告治理等专项行动,对占道经营、流动摊贩、非机动车停放等城市痛点,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尤其是对沿街商铺、学校、广场周边等城市治理关键点加大整治力度,制定整治方案,组织执法人员对标摸排,晓理普法上门告知,形成问题清单,下发整改通知,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为城市减“负”。今年以来,清理城区17处便民疏导点,劝导流动摊8000余个次,纠正骑门摊、爬壁摊3000余处次,取缔烧烤店占道经营100余处次,过去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变成了亮点,以市容“新面貌”凝聚创建“新动力”,有力地彰显了城市发展的温度,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真正成为造福全体市民的民心工程。二是减少“急难愁盼”,办好民生实事。从细处着手、从微处着力,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持续抓好群众最期盼的事征集办理,以文明创建“十大”专项提升行动为抓手,更新城乡基础设施,完善便民服务体系。从背街小巷路面修整,合理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实施“市民300米购物计划”等群众身边小事,到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10余个示范样板小区等,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860余件次,切实将“关键小事”“民生大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幸福感明显增强。

    活用全民参与“乘”法 突出实践拓展

    着力在共建共享中涵育文明风尚

    坚持全民共建共享创建理念,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在“润物细无声”中培育文明新风,使文明深入人心。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正面典型引领、反面典型警示,在主流媒体开设“创建在行动”“好人在身边”等专栏,发布主题宣传信息2600余条次;全覆盖实施小区设点、周末入户、傍晚入户、流动宣传车等宣传行动;大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礼仪等主题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广泛倡树文明新风尚,发挥文明创建的“乘数效应”“叠加效应”。二是狠抓典型引领。坚持做好身边好人、“最美”系列和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扬活动,选树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倡树文明新风,用先进典型感召人、教育人、引导人,推荐评选出中国好人2人、四川省道德模范4人、四川好人31人、其余各级各类身边好人3000余人;开展“德润帅乡·爱满乐至”——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巡讲巡展100余场,树立“徳者有得 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做活文明实践。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全县注册志愿者7.7万余名,打造出了36支核心志愿服务队,368支志愿服务队,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志愿者用心用情开展文明劝导、困难帮扶服务,文明在生活的点滴中传递;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出集群众教育、示范引领等功能于一体的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同频共振、互联共通,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精准服务基层群众、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帅乡志愿·有你有我”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文明新风劲吹帅乡,为乐至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巧用监督考核“除”法 突出建章立制

    着力在常态长效中巩固创建成果

    坚持文明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考核逗硬抓长效、常态管理促提升,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层层压实创建责任,落实落细工作措施,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一是压实责任,加强督导考核。严格执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下足“运算解题”的功夫,制发创建工作四张“清单”,健全“纪检部门专项督查、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常态暗访、群众24小时举报”督查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压实由乡镇(街道)、县级部门“一把手”为总点长的工作责任制,建立“三色”管理台账,实行“绿灯、黄灯、红灯”亮灯通报制度。今年以来,共发布督办单400余份,涉及具体问题950余个,已完成整改940余件,问题整改率达到99%以上,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把创建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二是条块结合,完善网格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创新网格化管理,建立“街道+社区+小区+网格”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向基层网格倾斜,让网格员同时也是创建宣传员、文明监督员,将创建任务细化落实到网格化管理之中,精准对接物业管理、环卫清洁、车辆停放等群众现实期盼,全县200余名网格员每天坚守岗位,参与全天候巡查、清理小区违章占道、牛皮癣小广告等工作,实现民意在网格内提升、创建在网格内达标。三是疏堵结合,实现常态长效。注重以“疏”促“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坚持常态化巡查同时增设物流专用停车场、临时便民摊点,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线,加大垃圾清运力度,增设信息公开栏,积极用服务化解民生问题,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一批示范性点位,串点成线,带动整体创建水平提升。今年以来,新施划非机动车位标线1700余平方米,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21处,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300余处,清理乱吊挂2000余处;深化“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模式,完善“城市管理+城市执法+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强定人定岗定责,利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眼”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手”,突出农贸市场周边、校园周边和公园广场、夜市摊点等重点区域的常态巡查,加强治理整顿,推动突出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做到及时闭环整改,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正潮起风劲,奋楫争先。乐至县将始终秉持“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拼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深入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城市建设相融互动、与城市管理互促共进、与社会治理深度结合,以城市发展新气象和城市文明新风貌向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前:B4版(2022年1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