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长者饭”溢满“幸福味”
连传芳 陈鹏

    

    近两年,福建省三明市为破解农村高龄、空巢、失独老人及贫困户就餐难题,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想,从“实”字出发、从“细”字着手,积极打造慈善长者食堂,在努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将“长者食堂”开到老年人 “家门口”,让“幸福味”沁入老人们 “心坎上”。

    小食堂撬动“ 大民生”

    “长者食堂”补齐了城乡养老的突出短板,让老年人享有更加幸福的晚年,有力推动了由“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这一“聚人心、暖民心、惠民生”实事好事的背后,是文明创建为民、惠民的直观体现。

    中午11点,位于凤岗街道府前西路的沙县区慈善“长者食堂”准时开饭,老人们拿着餐盘,自觉排队,凭交费小票就可以在窗口选择心仪的菜品。一个荤菜,一个半荤,两个素菜,还有一份配汤,营养又美味。

    80多岁的邓奶奶双手竖起大拇指点赞:“在这里吃得好,天天饭菜热乎,还变着花样吃,吃得饱,吃得好,吃不腻,还不用自己刷碗。”邓奶奶是凤岗街道府前社区的一位留守老人,子女均在外地工作。如今,在社区里的“长者食堂”,“一顿热乎饭”解决了孩子们的后顾之忧,让老人品尝到了幸福味道。

    在三明,不仅是居住在城里的老人可以享受到这项福利,乡镇的老人们同样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在沙县区高桥镇慈善“长者食堂”,今年81岁的龚培荣表示,他的老伴在5年前过世了,孩子又在外地,而独居的他不擅厨艺,一日三餐就成了大难题。去年9月,高桥镇慈善“长者食堂”投入使用,把龚培荣高兴坏了。高桥镇慈善长者食堂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面向高桥镇有需求的特殊困难家庭和独居、高龄老年人提供低偿助餐服务。如今,高桥镇慈善“长者食堂”累计服务7250人次。

    沙县区慈善“长者食堂”负责人邓鑫表示:“每日的菜品配送,我们坚持统一配送,做到每日可溯源。老人的菜谱也是综合老人的饮食习惯和均衡营养而制定的,尽量做到每周不重样。然后我们建立了卫生、留样、消防安全等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让老人们吃得放心。”

    据了解,截至10月,沙县全区有“长者食堂”6所,“农村幸福院+乐龄学堂”助餐点23个,用餐5万余人次,惠及4500余名老人。

    近年来,三明市积极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改革,建设慈善“长者食堂”,由城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为农村老人走出家庭,开展互助、结伴养老提供了可能性。

    “长者饭”温暖老人心

    三明市积极开展城乡养老服务改革,建设慈善“长者食堂”,有效解决老人用餐难题,实现“一碗长者饭,温暖老人心”。

    走进清流县大路口村万寿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整个食堂虽占地不大,却十分温馨、整洁。明亮的厨房内,厨师们正忙碌地准备菜品。“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家里每天冷冷清清的,我们老年人,不需要吃多少、吃多好,但要有地方去、有人说话。有了这个食堂,不仅可以吃上热饭,还可以一起聊天,再也不孤单了。”74岁的村民老吴高兴地说。

    据了解,大路口村有村民76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119人。近年来,随着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村中空巢、留守老人需要的精神陪伴和吃饭问题成了当地村干部的一件忧心事。为了改善村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依托村里万寿延养老服务中心办起了老人“长者食堂”。

    无独有偶,在大田县湖美乡元安村,家住“长者食堂”附近的刘殷燕一脸满意地说:“天气冷了自己如不想烧饭,来村里‘长者食堂’吃饭很方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价格便宜菜又新鲜,食堂服务态度也很好。”

    元安村“长者食堂”于今年9月25日开始运营,提供的午餐不仅菜品比较实惠而且还很丰富。村民颜良培说:“我们在‘长者食堂’吃得很满意,这里的服务态度非常好。既干净又卫生,食堂的菜价格便宜又很新鲜,每天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饭菜很满意、也很开心。”

    元安村党支部书记颜全斌介绍说:“我们村的‘长者食堂’不仅提供堂食,针对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和一些特殊关爱群体,我们还打算提供配餐送餐到家服务。我们准备在条件许可时设立嵌入式助餐点,让那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残疾人就近用餐,鼓励他们融入这个大家庭。”颜全斌还说,要尽量让“长者食堂”成为志愿活动、休闲娱乐、医养健康、政策宣讲、法律讲座、交通安全、村史展览等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活动的新阵地。

当前:A2版(2022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