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文明实践绘就乡村新画卷
陕文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14536”工作总要求,坚持“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推广复制”的工作思路,不断总结文明实践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持续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塑形铸魂。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文明实践常态长效

    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渭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市委文明办具体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富平县、韩城市全国试点县建设的基础上,2019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拓展到所有县(市、区)实现全覆盖。13个县(市、区)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真正实现了文明实践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的良好局面。

    优化整合资源,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坚持“一盘棋”思维,整合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优化盘活道德讲堂、红色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建立文明实践阵地,创新提出的党员教育大学堂、技术培训大课堂、道德法治大讲堂、文化活动大礼堂、村民议事大会堂“五堂合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理念,在全省进行经验推广。全市实现了“县(市、区)实践中心、乡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形成了多级联动、纵深到底的阵地网络。

    完善工作举措,推动文明实践见行见效

    加强横向统筹协调,建立《渭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等28个部门力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阶段计划、工作重点,解决存在问题。出台《文明实践中心议事规则》《文明实践工作手册》和文明实践月报、季报等制度办法,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评估标准,明确测评项目,加强结果运用,并将建设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专项巡察巡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测评和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每季度进行考评,确保文明实践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运转。

    壮大服务队伍,推动文明实践富有活力

    坚持将志愿服务队伍作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建立“志愿服务总队、专业志愿服务队、部门志愿服务队、镇村志愿服务队”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成“8+N”志愿服务队伍模式,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力量“合奏”、乡土人才“常驻”的志愿服务力量。定期实施骨干志愿者孵化培训项目,对文明实践骨干、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行培训,激发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全市组建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4737支,注册志愿者达68.5万人。

    持续打造项目,推动文明实践有声有色

    经过实践探索、先行先试,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显著成效,3次在全省交流发言,分享先进经验,12个项目荣获全省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奖项,6个作品荣获“文明实践看陕西”优秀案例线上征集活动奖项。富平县“怀德生日会”。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每月或每季度为70岁以上老人集体过生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中宣部给予充分肯定,作为“文明实践看陕西”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华阴市“庭院剧场”组织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乡贤文化骨干志愿者编排《深化党史新征战》等迷胡、快板节目,利用院落、村部、广场随时随地演出,积极传播党的思想理论,推动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荣获全省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合阳县“耄耋笑脸迎盛会·文明实践进乡村”活动,为县域内100位8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摄笑脸照,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主题理论宣讲、文艺表演活动,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孝老”的浓厚道德氛围。此外,还有“小喇叭宣讲”“群众文艺小舞台”“五色花”“舞动乡村”“移风易俗赶大集”等一批文明实践项目在渭南遍地开花。


 

当前:2版(2022年1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