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环境布置的误区及对策
东台市梁垛镇小学  黄剑峰

    

    众所周知,环境能育人,还能造就人。温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给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对班级的环境布置重视起来。然而,好多班级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对如何改进作了一些思考:

    一是内容庞杂,主题不够鲜明。一些班级的墙壁上,什么内容都有——学生作品展示、行为规范守则、名人名言、班级公示内容、班级班风标语、各式口号……板报也像一个大箩筐,啥都装——安全、防疫、表扬角、小知识等等,内容太多太杂太琐碎。

    诚然,教育是多方面的,但是班级墙壁面积就这么大,需要从内容到形式再到时间点好好计划。可以通过定期更换,每次设定一个主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也能做到让每个主题全面表现。不能一次性布置,久不更新,从开学到散学是老一套,让学生对环境没有了新鲜感,起不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二是布置过于花哨或过于刻板,失去其作用。有些班级环境布置花哨,有各种形状的气球、各种颜色的彩带、各种花式的手工、风格迥异的绘画,把班级打扮成了一个“花花世界”。

    班级环境美观、活泼是必要的,但过分花哨不仅起不到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也有些学校习惯用统一的模板,每个年级的布置都是一个风格,“千班一面”,还被冠以“学校文化的一致性”这种名号。这样的布置未能照顾到不同年龄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生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没有因材施教、因生而异,缺乏针对性,更遑论实效性了。

    所以班级布置要体现美观而不失庄重,活泼而不失严肃,要把握好度,既要有欣赏性,也要有教育性。

    三是教师包办,缺少学生参与。有些班级的文化环境布置,从计划到实施全由老师一手包办,学生除了根据老师的要求提供一些作品以外没有其他途径表达意见建议,这样布置下来,学生不感兴趣,没有积极性,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上,班主任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班主任可以通过班队会、周晨会跟学生商讨,听取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动手,参与布置的全过程;还要重视全员参与、深度参与。也许有些作品不是那么精致,但是学生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发挥了作用,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这样的环境布置作用是正向而积极的。

 

当前:未成年人3版(2022年1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