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湖北武汉江岸区的街头巷尾,总能看见一抹“志愿红”,他们奔走在小区大院、楼栋巷道,变身“物资配送员”“信息调查员”“矛盾调解员”“政策宣讲员”……
家门口就地“转岗”
坚守一线守护群众健康
“这个需要志愿者帮忙送下。”
“我来!”
简单对话过后,居家办公的周喆就地“转岗”,成为百步亭社区志愿者,为小区居民买药、送菜,成为居民生活物资的“摆渡人”。
社区有需求,志愿者们“秒”响应。
近期,江岸区以社区吹哨、志愿报到的模式,第一时间统筹16个街道、141个社区、500多家文明单位的4000余名志愿者,大力开展防疫宣传等志愿服务,为百万江岸人守好“安全门”。
在劳动街道惠中社区华润大厦,20多位居民组成“扫楼专班”,每天从大厦顶楼开始,从上至下逐层“扫楼”,逐户了解居民需求,帮老人们线上购物、搬运生活物资。
“家里缺啥,他们都能帮我买回来,还能陪我聊两句,感觉特别安心!”这些志愿者成了独居老人许奶奶的邻里亲人。
在永清街道新天地社区,常阳永清城小区的志愿者们共同守护1500余户居民“健康绿”。沈阳路幼儿园教师周季婷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忙收集居民信息,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群众的“安心指数”。丹水池街道江北社区锦湖金利花园小区业委会主任雷海生,每天凌晨5点就开始分拣整理物资,只为不耽误赶早上班的居民。球场街道同庆阁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奔走在大街小巷的“红马甲”,让这个冬日的城市暖意更浓。
引导居民齐管共建
为美好生活注入新动力
走近楼栋,绿色单元门,白色外立面瓷砖,干净又清爽。“单元门的颜色是社区志愿者拿着色卡和大伙一起选的,新刷的门栋亮堂多了。”劳动街道艺苑社区居民柳香翠笑着说。
在艺苑社区,有一支“红色管家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每天活跃在小区,主动开展治安巡逻、维护环境、矛盾协调等服务。遇上小区改造、物业更换等大事,他们还自发入户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协调解决问题。
杨鸣是这支队伍的发起者,队伍成立的初衷很简单:“公共区域的灯坏了得人修,楼道卫生要人打扫,年代久了墙面得翻新,小区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些事总得有人干有人管。”
在他和众多志愿者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大家主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社区的事从别人管逐渐变为大家议大家管。如今“红色管家团”已覆盖到社区62栋居民楼。
志愿者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社区志愿服务能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活力。江岸区着力构建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13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支撑、17个街道志愿服务分队为枢纽、各社区志愿服务小队为基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实现志愿服务队伍在各社区、各行业全覆盖。
在大智街道先锋社区,“先锋帮帮团”为行动不便的空巢、独居老人送服务上门,提升老人生活幸福感。在保成社区,穿着“红马甲”的高校志愿者开起托管班,为社区孩子们提供兴趣培养、课业辅导等服务。在谌家矶街道,志愿者们利用空余时间在楼道、花坛、广场开展清洁卫生,扮靓美丽家园。
一大批志愿者投身江岸基层治理,让武汉以我为荣,为美好生活注入新动力。
把舞台搭在家门口
把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
“竹板一打响呱呱,二十大胜利召开啦……”
近日,在百步亭社区三居委会的活动室,社区“小喇叭宣讲队”正排练着自编自导自创的曲艺联唱湖北道情《歌唱党的二十大》。
这首道情唱词由73岁的百步亭居民、党员志愿者王景民发起并参与创作,宣讲队的志愿者们共同制作、编排与演出。
“希望通过我们的歌唱,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给更多居民。”王景民说。
把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千家万户。在江岸区,志愿者们正在通过微党课、漫画、快板、书法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落地生根。
丹水池街道江中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活动,志愿宣讲队以居民最关心关注的话题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述说辖区发展巨变,描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桥街道聚才社区和志愿者一起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书法、国画等创作中,在书香墨韵中歌颂党、歌颂祖国,表达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朗朗上口,声声入耳。在江岸,志愿者们创新形式,力求走新又走“心”,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