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生活磨难 单手撑起一个家
——“贵州好人”刘青平的不平凡人生
陈金虎  钟里良君  邹亭宇

        

    人物名片:

    刘青平,男,汉族,1973年11月生,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丙安镇丙安村生态护林员、丙安村村民代表,贵州省2022年第二季度孝老爱亲类“贵州好人”。

    ◇ 不离不弃照顾病妻的柔情丈夫

    刘青平和妻子十分恩爱。2008年,刘青平的妻子患上了帕金森病,多方寻医无果,最终瘫痪在床。刘青平每天一早都会打开电视,让家里热闹起来,冬天打开电暖炉,夏天打开风扇,把妻子背到堂屋安顿好,给妻子喂完早饭再出门干活。妻子的手抖得厉害,无法自主吃饭,他就一边吹凉饭菜,一边喂食妻子,生怕妻子被饭菜烫着;妻子是一个十分爱干净的人,生病后无法正常换洗,刘青平每天都耐心给妻子洗漱、换衣。

    为了让妻子心情能够愉悦一些,心怀浪漫的刘青平还在屋檐下为妻子做了个吊篮秋千椅。在天气好的时候,把妻子安置在吊篮秋千里,和妻子聊聊天。出太阳的时候,他也会把妻子背到院坝里晒晒太阳。说起对妻子的照顾,他没有丝毫的抱怨,反而笑着说“她没生病的时候,省吃俭用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和父母,现在病了,照顾她是我的责任,如果换作是我生病瘫痪,她也一样会照顾好我。”

    ◇ 持之以恒敬老爱亲的孝顺儿子

    2011年9月,刘青平的父亲脑梗发作,刘青平立刻将父亲送入医院进行治疗。刘青平在医院安顿好父亲后,又叮嘱孩子们在家照顾好妻子。他每天在家安顿好妻儿后,又立刻到30公里外的市医院照顾住院的父亲,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回家工作、收拾家务、照顾妻子……

    刘青平的父母年老体弱,经常住院,但凡父母住院,他就一边照顾瘫痪在家的妻子,一边去市医院照顾住院的双亲,空出来的时间再砍竹子、收拾家务。

   ◇ 只手撑起一片蓝天的超人父亲

    刘青平时时刻刻都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学习、爱护环境、孝敬长辈。2011年3月,大女儿一个月内连续五次入院治疗,最后诊断为癫痫,且病情严重,刘青平几经周折,到处东拼西凑借钱给女儿治疗,最终将女儿的病情稳定了下来。现在,大女儿已经外出务工,将父亲当作榜样的大女儿,得到第一笔工资后,立刻给全家人买了新衣。

    农村有句俗语“穷不丢猪,富不丢书”,刘青平即使家里再困难,也要保障孩子的教育;农活再忙,也不能让孩子丢了学业。而几个孩子也没有辜负刘青平和妻子的教育,现在二女儿在赤水市第三中学读书、小儿子在镇里上九年级,走进刘青平家里便能看到墙上贴着的孩子们的奖状。

    父爱总是无声的,承担着一个家庭的重担,刘青平用一只手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呵护着孩子快乐成长。他对家庭的默默付出,孩子们也看在眼里,在子女的眼中,父亲就是“超人”。

    ◇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可靠邻居

    前几年,丙安镇部分偏远地区未通公路,刘青平和邻里的竹原料运输相对困难,考虑到这点,刘青平带领周边群众安装“滑丝”,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竹原料运输困难的问题。赤水的竹林多,但有的竹子长太高会倒伏导致短路停电,为了防止竹子倒伏而影响到本村组群众的正常用电,刘青平每年翻山越岭数十次砍青,以保障村组群众的正常用电。

    2017年,村里安排刘青平负责1.7公里通村公路的硬化施工监督,他整天提着一根钢钎,跟在施工队后面,施工队每夯实一方混凝土,他都用钢钎插一下深浅,以确保达到规定厚度,这条公路的硬化质量最终也得到了村里群众的认可。

    ◇ 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脱贫标兵

    2014年,刘青平一家成了丙安镇首批贫困户。恰遇赤水市全市推广石斛种植,刘青平也了解到石斛种植劳动强度低,市场前景好,他一眼就相中了这个产业,觉得很适合自己,决定发展石斛种植。

    此时,当地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们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缺资金,帮扶党员干部帮刘青平申请产业资金、特惠贷资源;没技术,联系镇农技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手把手向他传授种植技术。由于白天大多数时间,需要照顾患病的家人,他就选择在晚上打着手电筒干,常常忙碌到深夜。如今,刘青平自育石斛苗10余亩,野外栽种近15亩,早已陆续有了收益;他还用空闲时间砍伐竹原料,一年砍伐竹原料30余吨,通过他的劳动和付出,家庭每年增加收入4万余元。

    刘青平先后被评为“奋进丙安人”“赤水市残疾人自强模范”“赤水市脱贫攻坚标兵”。2019年,刘青平主动申请加入丙安镇志愿服务队,他常说“国家扶贫政策好,帮扶干部时刻关心着我们,只要我们勤劳,有面对生活的勇气,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扶贫不扶懒,脱贫靠双手。”


 

当前:3版(2022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