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银行”惠民生
——南江县“乡村道德银行”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赵志先

       

   2020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持续巩固“乡村道德银行”建设成果,将爱心“摆上”货架、道德存入“银行”,改善了干群关系,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了村风民风大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突出融合融入 

   科学设置积分

    议项目。坚持村支部引导、群众主导,村委会负责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讨论制定道德积分细则。在评定内容上,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引导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量化细化道德标准和具体行为评分细则,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议分值。实行积分制管理,明确群众哪些该积分、哪些该扣分,逐项落实对应分值,细化出赌博迷信、铺张浪费、好逸恶劳等17项负面指标,实行有积也有扣。

    议办法。各行政村“乡村道德银行”建设实施方案、村“乡村道德银行”积分申报表,经村“两委”集体研究后,报经乡镇党委、政府审定后,召开村民大会全面组织开展争创活动。

    突出公平公正

    公开评定积分

    定期评。在行政村设立道德积分评定管理小组,建立村微信群或公示栏,由该乡镇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代表等组成道德积分共评共议小组。坚持公开透明、一月一申报、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兑现的原则,每月围绕“律己守法先进、移风易俗典范、清洁卫生能人、勤劳致富之星、敬老孝亲模范”等方面,召开评定会,对村民自主申报事项进行集中评定。

    如实核。积分评定小组对申报的积分事项,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进行认真审核评定,并对申报事项得分情况与村民进行解释交流。

    广泛听。设立群众投诉电话和举报信箱,将当月积分公示3个工作日,鼓励群众向积分评定小组直接反映,并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核实,将真实情况纳入评分范围。

    突出适用管用

    合理运用积分

    设榜看。对农户所得积分在村务公开栏和村QQ群、微信等网络平台“晒”出,让群众点评群众,让群众明辨美丑,让群众教育群众,增强了群众的脸面意识。

    会场讲。依托道德大讲堂、先进典型事迹宣讲活动、“五送三下乡”、“律动巴山”、“歌唱新南江”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工作人员或当事人,对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公开宣讲,以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影响群众。

    门上贴。合理运用积分成果,对乡村道德银行5个大项进行授星,将授星结果张贴在农户大门口,激励农户向好向善发展,以榜样的力量凝聚思想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

    突出常态长效

    让有德者有“得”

    设账户。在村内建立村民道德银行,分户开设道德银行账户,每季度分户量化道德积分存入村民个人账户,以积分数高低作为评选道德模范的重要依据,并通过集体经济村民议定,按月按积分给予一定生产生活物资激励。

    注资金。坚持道德有价、善有善报,整合帮扶资金、社会捐助、精神文明建设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等资金,购置群众生产生活日常用品,根据群众积分多少兑换相应物品(每分价值根据资金情况而设定)。

    给奖励。年终根据村民家庭四个季度总体积分情况,按照得分高低评选出5户道德模范家庭和5户进步之星的家庭发放奖牌,并在年终另外给予物质、精神等方面奖励,并在项目安排、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自“道德银行”试点开展以来,南江县通过户容院貌看“习惯”、言谈举止看“修养”、致富兴业看“能力”、尊老爱幼看“美德”、律己守法看“品行”等评比活动,比出群众文明指数,让有德之人受人尊重、赢得荣誉,成为乡里乡亲学习的榜样。截至目前,“道德银行”开展表彰活动5000场次,发放米、面、油等家用物资折合人民币总计500余万元,共评出“星级文明户”6万余户,推荐评出“中国好人”1人,“四川好人”20人,“巴中好人”70余人,巴中市“道德模范”4名。


 

当前:3版(2022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