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文明实践根与魂 共享精神文明花与果
——资阳市雁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雁文

      

    近年来,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强化思想引领,突出实践惠民,铸牢雁江文明实践根与魂,引领全民共享精神文明花与果。

    □ 推进“三化”建设,厚植文明实践之“根”

    阵地建设标准化。雁江区以“六有”标准为基础,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基地、广场)30个。

    文明实践网络化。区、镇(街道)、村(社区)、小组(网格)四级联动,区级领导、包联部门、文明单位挂联共建,完善各级组织架构,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专人专岗负责制,构建起条块结合、全域覆盖、高效运转的网络体系。

    志愿队伍规范化。按照“1+10+N”组织架构,汇聚108个部门、群团、组织,注重吸收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专业人才、社会志愿者等14万余名,建立党群携手、一呼百应、服务精准的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

    □ 践行“五大”任务,铸牢文明实践之“魂”

    把牢学习科学理论“主基调”。始终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建区委“8+3+7”宣讲团,构建多元宣传矩阵,开展送学上门、送理论下乡等活动,推动学习走深走实。

    拓宽宣讲党的政策“主渠道”。整合红色讲习所、红色驿站等线下阵地,用好用活“雁江之声”“长寿雁江”等线上平台,打造“雁之声”宣讲品牌,形成“宣讲+”模式,通过报告会、院坝会、宣讲微视频等形式,传播党的好声音。

    坚持践行主流价值“主导向”。充分发挥区“红细胞”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盟带头作用,常态开展道德模范故事宣讲、身边好人评选、文明风尚引领、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唱响丰富文化生活“主旋律”。融入川剧“资阳河”流派、东峰剪纸等文化特色,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创作展演《大雁归来》《师道·苌弘》等优秀文艺作品,多渠道彰显文化自信。

    紧跟推进移风易俗“主节奏”。推广丹山孝慈文化、保和三崇堂文化,形成以中和镇明月村、丰裕镇高洞村、石岭镇白果村等为代表的村(居)民自治模式,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成效更加突显。

    □ 打造“三融”矩阵,绽放文明实践之“花”

    资源融合。创新“文明+融媒+政务+服务”的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融媒体中心等融合,向公共文化设施、景区、学校延伸,形成文明实践服务圈。

    队伍融合。加强团队孵化培育,推广“党建+”融合模式,不断壮大“阳爷爷”“雁城大妈”“小橘灯”等文明实践队伍,培育孵化出雁江区星火志愿服务协会、东峰剪纸推广志愿服务队等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凝聚文明实践力量。

    活动融合。持续扩大“公益银行”影响力,探索建立城乡“点对点”融合发展机制,搭建“志愿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活动融合管理模式。

    □ 突出“三大”工程,共享文明实践之“果”

    突出“头雁引航”工程。围绕“德润雁江·有爱之城”城市品牌,立足先进典型挖掘,培育出“中国好人”及提名人物、全国最美志愿者、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130余名,引领文明实践风尚。

    突出“公益银行”工程。吸纳121个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入“公益联盟”,策划包装“爱心团帮带”“助农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项目,推行“431义仓”“寸心义仓”等公益回馈机制,拓宽“公益银行”平台,丰富文明实践内涵。

    突出“一点一品”工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16个,“花开向阳”“三新拱城”“三崇晏家”等特色所(站)多点开花,辐射带动文明实践新起来、火起来,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雁江文明实践谱新篇。


 

当前:3版(2022年12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