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将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切实发挥好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这份《通知》包括了哪些内容? “完整社区”怎么建?建成完整社区,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完整社区是什么
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约有75%的时间是在所居社区中度过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2035年我国将有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社区。这样的背景下,社区愈发成为提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空间载体。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民生诉求愈发多元化精细化。为更好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与时俱进为社区做“加法”,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可谓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那么,何谓“完整社区”?顾名思义,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包括住房问题,还包括服务、治安、卫生、教育、对内对外交通、娱乐、文化公园等多方面因素,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内涵非常丰富。
“具体来说,一个完整的社区应该包含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应有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如便利店、菜店、食堂、理发店、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等。”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旻说。此外,完整社区还要有较为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并配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
从地域范围看,社区之“完整”,关键在便捷。完整社区要与“15分钟生活圈”相衔接,这意味着其建设应以居民步行5至15分钟可达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建设完整社区是城市资源、服务和管理层级逐步下沉至社区的关键举措。“打造完整社区有利于推动城市基本生活单元升级,促进城市服务精细化。这不仅是关注居民综合需求和宜居满意度的具体表现,也是优化调整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解决不紧凑、不舒适、不宜居等诸多‘城市病’问题的重要举措。”杜旻说。
根据《通知》,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自2022年10月份开始,为期2年,重点围绕社区服务设施将得到完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智能化服务加速推进、社区治理机制更加健全等方面探索总结经验。
肚子和心里都要暖,为民服务做到心坎儿上
米粉肉、西红柿炒鸡蛋、清炒时蔬……日前,在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新华社区老年食堂内,老人们一边闲聊,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饭菜。除了来到食堂就餐的老人,社区志愿者们还会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
为更好地服务居民,新华社区规划建设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对已建成的幼儿园、老年服务中心、老年人食堂、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快乐假日学校、老年学校进一步完善,并建好托儿所和老人、青少年活动广场,利用辖区内小学、幼儿园开展“四点半课堂”,使60%以上建筑面积用于居民活动,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我们将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新华社区党委书记陈国涛介绍表示,下一步,社区将持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用心用力建设完整和谐社区。
而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凤天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隔一段时间,这里就会开展葫芦丝、围棋、陶艺等特色培训项目。住在这个社区的老年人不时会来这个养老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学习知识。
“为了满足‘一老一幼’需求,我们前几年建起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儿童之家。养老中心里设有休闲活动室、理疗室、健康指导室等功能区。儿童之家配备有儿童图书室和游乐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休闲娱乐场地。”凤天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除了服务老人,社区食堂也温暖了很多“空巢青年”。“一碗葱油拌面,一杯现打豆浆,再来一份煎饺。”说话的是浙江省杭州市古荡街道嘉荷社区“嘉味道”食堂的打饭刘师傅,看到迎面走来的顾客小刘,他已经报出了对方的早餐餐单。小刘边微笑边刷饭卡,“每天走路几百米,就能吃到热菜热饭,让我在杭州有了家的感觉。”
28岁的小刘是嘉荷社区的租户。嘉荷社区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社区,像小刘这样的“空巢青年”不少。 “如何好好吃饭”成了这个群体在社区生活的最大问题。2022年11月起,嘉荷社区开展食堂关爱实施项目,为辖区“空巢青年”营造温馨幸福的大家庭,让他们吃得更好。
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补齐短板建设完整社区,对于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通知》,完整社区要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统筹若干个完整社区构建活力街区,配建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等设施,与15分钟生活圈相衔接,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社区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切实提供服务,也不断探索社区建设经验。
设施完善,便民服务落实在看得见看不见的实处
一天,回到社区报到的党员老赵,在“农林人家”微信小程序公布社区的最新活动安排中看到,社区趣味运动会需要志愿者,立即报名参加。老赵所在的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街道农林上路社区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社区内商肆林立、人来人往,充满烟火味。社区居民可以在家门口看电影、健身运动、品美食、喝咖啡。社区先后获得“广州市绿色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广州市容貌示范社区”等荣誉。老赵要参加的社区趣味运动会,不仅增加了社区的凝聚力,大家也在一起为社区的公共卫生和美化环境出谋划策。这样的活动,是农林上路社区不断向完整社区迈进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服务居民,农林上路社区进行了微改造,打造了乐活小院,采用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铺装和生态环保的陶瓷颗粒,并增种绿植和运动设施等。“我们在空间有限的老城区,打造为可供儿童嬉戏、青年闲谈、老人休憩的全龄共享乐活小院和全龄康乐社区。”农林上路社区居委书记彭延丽介绍。
社区还在路上设置了多个宠物便便纸箱,为居民遛狗时提供狗狗“厕纸”,并增设了2个垃圾房和5个垃圾围蔽点。“社区建设要集思广益,美好生活是从精微化开始的。”街坊李大姐认为。
而在北京的一个社区,70多岁的老住户孙女士之前想搬家,现在却决定留下来。“原本坑洼的道路、斑驳的墙壁被翻整一新,社区食堂饭菜实惠,老年会客厅活动丰富,新引进的物业维修保洁都挺尽责,将社区打理得井井有条。”孙女士这样对家人解释自己的“反复”。住得方便舒心,还有几十年的老街坊,她当然舍不得走。
事实上,北京近些年已经先行一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持续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发、末端配送(快递柜)、洗染和便民维修等8类网点超过9万个,已实现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的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正成为北京的下一步发力方向。
在上海,一些社区打造“24小时不打烊服务区”,口罩机、共享打印机等一应俱全;在南京,通过“街坊”小程序,市民能在线选购商品、使用报事报修等功能……
“城,所以盛民也。”完整社区建设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城护民,民爱城,在这样的“双向奔赴”中,和谐宜居的成色必将越来越足。
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完整社区
丁怡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近期,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重点围绕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四个方面,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这对于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从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看,我国城市居民平均约75%的时间在居住社区中度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在社区的时间最长、使用设施最频繁,但他们的步行能力有限。建设完整社区,让居民步行5至10分钟就能到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菜市场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完善城市功能结构看,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但传统规划将不少城市分割成了功能单一、相互分离的居住区、工业区等,造成了出行难等“城市病”问题。建设完整社区,可以通过构建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基本单元,构建“建筑—小区—社区—城区”的城市结构,便于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源、服务、管理向社区转移,为居民提供了更精细的服务。2018年至2021年,全国设市城市新建居住区达标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比例由31.2%提高至61.6%;2019年至2021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了城镇老旧小区11.5万个,在各地改造过程中,共增设养老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万多个。
但也要看到,当前社区仍然存在规模不合理、设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物业管理覆盖面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短板,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为了指导各地统筹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工作,住建部结合60多个城市、超过200个老旧小区调研情况,编制了《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当前,各地正按照指南,结合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积极提升完整社区覆盖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社区的区位、规模、人口构成等特征并不相同,完整社区建设要避免“千区一面”,不能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构成与人群诉求,因地制宜布置功能与设施。比如,新建社区可以建设多功能运动场地,而既有老旧小区可能只能通过改造绿地、空地等闲置空间增加公共活动场地。
着力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完整社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社区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形成安民服务的新格局
陈女士是福建厦门人,住在位于厦门老城区的先锋营小区。回忆起小区旧貌,陈女士连连表示“很糟心”:“这个小区大概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以前小区环境确实不行,‘蜘蛛网’管线密密麻麻、乱七八糟。路面也到处坑坑洼洼,遍地污水。”
这样的局面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得到了改善。前几年,厦门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大龄”小区,先锋营自然也在改造名单中。让陈女士感到惊喜的是,小区居民参与到了自家社区的改造中来。通过选举居民代表,小区形成了居民自治小组,改造啥、怎么改,由居民自己说了算。如今,改造后的小区不仅样貌整洁,地下管网也全部更新。在这个“无物业”小区,居民成了自我管理的主人。
在厦门,打造完整社区有一套完整标准:“六有”“五达标”“三完善”“一公约”。所谓“六有”,即确保社区有一个能提供基本社区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个公交站点、一片公共活动区、一套完善的市政设施和一套便捷的慢行系统;“五达标”,指的是外观整治达标、公园绿地达标、道路建设达标、市政管理达标和环境卫生达标;“三完善”,即组织队伍完善、社区服务完善、共建机制完善;“一公约”,则是要形成社区居民公约。由社区居民共同商议、达成共识,自己拟定社区公约,形成居民愿意参与、相互监督的社区自治氛围。
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印发《城市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2023年为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根据社区治理实际需求,优化社区和网格设置,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确保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服务更加精细精准,平急转换机制全面建立。2024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党群服务中心全面优化升级,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业主委员会普遍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新业态就业群体普遍纳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社区自治活动广泛开展。2025年以深化基层治理为关键,城市基层党建组织体系高效运转,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充分,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普遍推行。
完整社区建设,本质是重塑社区形态,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模式,通过硬件的完善促进软件的提升,为生育政策、居家养老、青年发展提供更多托举。在此过程中,社区居民不仅是被服务对象,也是社区提质升级的参与者、建言者和建设者。只有从城市、街镇到社区以及居民各方形成合力,才能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