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安新县: 新时代文明实践扩大群众幸福半径
河文

    

   “这是我们第8次来村里开展义务理发活动了,看到老人们剪了头发精神抖擞,我们心里也很高兴。”在河北省安新县光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4岁的刘玉红带领爱心志愿服务队队员为村里的老人义务理发。刘玉红是安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同时也是“全国文明家庭”的获得者,热心公益事业已经18年了。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当中。

    去年,安新县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明确了“124567,一心一意我帮您”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爱心 暖心 安心”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全县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打造了“水生嫂”“梧桐树下”等独具特色的项目,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遍及全县。

    对标群众需求

    志愿服务暖万家

    “我想让老人们以及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在不花钱的前提下,就能享受可口、热腾腾的餐食。”思源公益餐厅的创始人马永雷说。思源公益餐厅是安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明实践项目之一,餐厅内的菜品每天不重样,每餐保持4个凉热菜并配以大米、小米、绿豆粥、鸡蛋汤、米饭、花卷等,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冬酷暑,都坚持给就餐者提供热乎的饭菜。

    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忙里忙外,为老人们端来可口的饭菜、与老人们唠家常、根据号牌为就餐者分餐、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这些场景每日可见,每一个志愿者都认真践行公益餐厅建立的初心。截至目前,公益餐厅共接待就餐者41250人(次),高峰时,一天免费用餐流量达到1200人(次)。去年,餐厅创始人马永雷被评为“河北好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安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断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由妇女党员、志愿者组成“水生嫂”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大街小巷,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梧桐树下”宣讲平台每周举办一次,邀请县、镇50余名志愿者讲述“安新故事”;“时间银行”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和社会治理,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淀中翡翠互助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传递爱心力量;“政府+民间协会+志愿者”模式,让“爱鸟护鸟”蔚然成风。

    文艺轻骑兵

    激发理论宣讲新活力

    “如果用文艺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表现出来,老百姓会更容易接受,也能进一步扩大受众面。”赵虎是一名快板爱好者,一直以来他都致力于宣传家乡,传播党的先进理论,先后创作出《白洋淀赞歌》《起飞雄安》《新的时代唱新歌》等广为传唱作品。“大白话加上快板的形式,让我一听就明白了。”现场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感觉大有收获。

    连日来,安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文艺爱好者,精编了一批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快板、说唱、朗诵、歌曲、舞蹈等文艺作品,推出宣讲微视频《水上奇兵——雁翎队》、歌曲《我是雄安的一只鸟》、快板《新的时代唱新歌》、西河大鼓《兜风》、手势舞《颂歌献给新时代 筑梦奋进新征程》等作品,通过快板、说唱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给群众送去精神食粮。截至目前,安新县共开展100余场宣讲,用“大白话”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深化文明实践

    培育文明乡风

    在“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下,一幅“景美、水清、人和”的画卷在端村镇东淀头村徐徐展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成为村民们闲暇娱乐的首选,东淀头村对村南、村北广场及老街进行硬化亮化,设置假山、石雕、花箱,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板标语,摆放宣传勤俭节约文明风尚的雕塑,让美景处处显现,文明新风入心。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东淀头村始终坚持立破并举、绵绵用力、下足功夫,推动民风更淳朴、乡风更文明,让淀中水村成为希望田野:制定村规民约,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引领婚丧新办新风尚;举办“好婆婆”“好儿媳”评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老敬老传统美德,以敬老、亲邻、爱幼的醇厚民风温暖乡里、凝聚百姓民心。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文明新风沁润人心。安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培育特色,在组织体系、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持续用力。如今在安新县,志愿服务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成风化俗不断助推乡村振兴,文明实践变得触手可及。


 

当前:B2版(2023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