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不苏羌寨里的新年愿景
本报记者  漆世平

 

 

 

    1月5日,记者驱车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县城出发,来到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赤不苏村,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河谷地带羌族传统村寨,全村424户1627人。

    站在赤不苏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空地向远处望去,山顶的积雪尚未融化,山间羌寨旁碉楼耸立,果园里果农忙着剪枝,农家羌寨的屋檐下挂满了腊肉香肠。

    新的一年,村民有哪些愿望?又有怎样的新年计划?请跟随记者,走进村寨,听听他们的心声。

    发展产业  村民“腰包”鼓起来

    上午11点,温暖的阳光洒在赤不苏村的山巅、果园。密植矮桩苹果园里,赤不苏组54岁的脱贫户王明正忙着给果树修枝。“要保证挂果后枝枝见光、果果向阳、叶叶有效,光合效能达到最佳,就要把多余的枝条剪掉。”王明说,等过了春节,还得挖沟、施肥、浇水,过几个月就能大量挂果了,收入至少能翻一番。

    王明家有3亩地,以前主要种植玉米、青稞等传统农作物,一年下来,收入并不高。“去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家种植了2亩新品种苹果,苹果树下套种粮食和蔬菜,再加上家里养猪、发展民宿、出租门面以及在赤不苏河谷特色农业园区务工,一年下来收入有4万元左右。”王明满心欢喜地向记者说起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离开王明家后,记者又来到了脱贫户杨珍生的家。“去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家种了1.4亩李子,打造了4间民宿,一年下来,增收2万余元。”杨珍生告诉记者,春节后他打算在村里租三四十亩地种果树,相信来年收入一定不会少。

    王明和杨珍生两户脱贫户的新生活,正是赤不苏村村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赤不苏村针对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分散、结构不优、产销脱节等难题,因地制宜探索了“一亩保命粮、一亩高产果、一亩增收菜”的“三个一亩”立体农业高效种植新模式。

    “这一模式最大化用好土地资源,平均亩产达到年收入2.5万元,不仅装满了老百姓的‘粮仓’,还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赤不苏村第一书记陈蔚介绍说,赤不苏村坚持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建立“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发展赤不苏河谷特色农业园区,在高半山建设生猪养殖场,在低半山种植果蔬粮食,形成“种养循环”产业模式。

    种出好果子,还得卖出好价钱。为此,赤不苏村经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了瑞雪苹果、小金黄玉米、粮食生态猪等种养订单合同1200余万元,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群众种植风险,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他们通过将年存栏量1400头生猪养殖场1座租赁给生猪养殖公司获得租金,资金入股企业获得分红,购买商铺获得租金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将集体经济收益的10%作为帮扶村里因病、因灾、因学等困难群众的经费,10%作为村基础建设、设备维护及农户环境卫生表现优秀的奖励费用,进一步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修桥修路  拓宽村民致富路子

    在赤不苏村的地图上,可以看见在俄俄组与赤维路之间有一条长约6.5公里的村道,去年以前,由于这条村道年久失修,灾损严重,每年果子成熟的时节,村民都会担心销路问题。“那时因为路不好走,很多果商都不愿上山来收果子。”俄俄组村民吴青龙说,现在不用愁了,去年经过几个月的施工,道路修好了,在果子成熟时,吸引大量果商前来收购。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更好更快地把村民种植出来的水果、蔬菜运出去、卖出去,成为我们的新问题。”驻村一年多,陈蔚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交通依然是制约赤不苏村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在陈蔚和其他村干部的积极争取下,去年5月,俄俄组6.5公里村道的改扩建项目开始实施,通往小瓜子组的小瓜子吊桥索改公路桥新建项目也开工了。

    “以前小瓜子组的村民运送果蔬,只能经过这座横跨在赤不苏河上的小瓜子吊桥索,全靠肩挑背扛,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家住小瓜子吊桥索附近的赤不苏村党委书记王成龙介绍说,现在1.5米宽的铁板吊桥索改成了4.5米宽的公路桥,村民每天都用小汽车、三轮车运送物资,方便多了。

    为了让农特产品运出村更快捷,去年赤不苏村还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914万元用于赤不苏村的经济主动脉——赤维路的局部修复整治。“现在赤维路局部修复整治项目已经开工了,相信改造提升后的赤维路将彻底改善村里的交通条件,村民的增收路子将越来越宽。”陈蔚说道。

    挖掘文化  打造羌乡魅力新村

    赤不苏村是典型的羌民族聚居地,羌文化特色浓郁,是茂县乃至整个羌区羌文化遗存最完整的村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瓦尔俄足”节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勒俄足”节两大非遗节日的原生地。在不断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该村立足羌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羌文化内涵,打造了赤不苏原生态羌文化园旅游景区,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经济优势,在留住民族记忆的同时,向游客充分展示羌乡民族文化的魅力。

    在赤不苏原生态羌文化园旅游景区,羌文化浓郁的村史馆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村史馆由村史村情、历史沿革、羌族文化展示厅等5个部分组成,馆里陈列着羌族先民使用过的农耕农具、羌族民族服饰、村史老照片等一件件记载历史发展、传承羌乡文化的老物件。赤不苏村的乡贤讲师团成员赵木见保经常利用农闲时间来到村史馆,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和村里的青少年儿童讲述羌族传统文化故事,“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羌族悠久历史,传承羌族传统文化。”

    从村史馆出来,便是赤不苏原生态羌文化园旅游景区的另一景点——赤不苏民族风情老街。沿着老街往上走,在山顶有一处红军遗址,陈蔚说,村里正打算打造步游道,将老街和山顶的红军遗址连接起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在打造赤不苏原生态羌文化园旅游景区的同时,赤不苏村还注重发展民宿餐饮。赤不苏村副主任王永富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将自家房屋进行改造,打造了“羌香·恬园”民宿。当记者来到“羌香·恬园”民宿时,王永富正和邻居们忙着从大卡车上卸下新买的沙发。他告诉记者,趁着新的旅游旺季到来之前,他又扩大了民宿规模,目前共有28间房间,接待量大大提升。在王永富的民宿,除了随处可见的羌画,还展示有羌药、羌绣文创产品等。“让游客闻着羌香(一种羌药制成的产品),围着火塘跳锅庄、品咂酒,体验我们的羌族风情,感受羌族文化。”王永富说,春节后等民宿升级打造好,就将民宿信息发布在网上,游客通过网络就可以预约订房。

    离开“羌香·恬园”时,赤不苏村的夜来临了,赤维路两旁农家羌寨的灯一户户点亮。看着这点缀在乡间的万家灯火,对于新一年的发展,陈蔚信心满满:“赤不苏村将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党建为引领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将赤不苏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羌乡魅力新村,将村民的新年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当前:A1版(2023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