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治理体系  激发乡村活力
万源市为乡村振兴“增色赋能”
冯津榕  李国华

 

    鳞次栉比的小楼房、干净宽敞的水泥路、各具特色的文化墙……近日,笔者走进大巴山深处,在四川省万源市的广袤田野间,记录广大农村创新治理体系,促进农村发展的火热实践。

   “积”活文明风尚  乡贤共话桑梓

    “我要一盒牙膏、一支牙刷,你看我们家的积分够换吗?”在草坝镇黑池坪村“积分超市”里,村民蒲爱国望向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的洗衣粉、纸巾、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打算用自己去年第三季度攒下的积分兑换一些生活用品。

    草坝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在黑池坪村试点推行村民积分制管理。“村民的积分来源主要通过参加镇、村、组组织的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支持配合村组工作、融洽邻里关系、保持院落环境卫生等方面获得。每家每户都建立了积分动态管理台账,村民可以凭所获得的积分到村上的超市兑换需要的生活物品。”黑池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颜介绍。

    “村上设置积分制以来,大家参与活动越来越积极,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村里的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观,现在村里乱办酒席的现象也没有了。”村民冉喜龙高兴地说。

    在罗文镇严家坝村乡贤馆,笔者同样感受到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带来的喜人变化。

    去年,严家坝村乡贤馆举行了第一次助学活动。在广大村民的见证下,乡贤会分别为3名中考A+1学生、4名一本院校学生、1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感谢家乡的培养,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谨记‘严以修身,耕读传家’的村训,时刻准备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获奖学生代表表示。

    该村以“乡贤捐资+村集体注资”为基础成立了乡贤奖学基金会,并形成了架构完善、保障有力、审核严格、管理规范的规章制度。乡贤馆还同村“两委”共同推进红黑榜等制度落地,村委会在公示栏设置“红黑榜”,“红榜”公示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并按规定奖励代金券,“黑榜”曝光违规行为和负面典型,并取消相关扶助政策的评选资格,以此激发村民积极向上、争上“红榜”的动力。

    治理取得成效  振兴得到保障

    万源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达州市委关于乡村治理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开启新格局。万源市一方面落实县级领导、市级部门对口联系帮扶乡镇(街道)履行基层治理责任,把基层治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核,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抓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另一方面,安排大学生到村任职,持续实施乡村振兴骨干队伍递进培养计划。

    坚持三治为基,治理队伍激发新活力。该市大力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不断提升农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红白理事会、环境卫生评议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推广运用“四川e治采”,构建600人群防群治力量;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开展“和美系列”评选等专项文明行动,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持续健全关心关爱机制,实现每个村至少建有1个未成年人保护点或“儿童之家”等儿童活动阵地,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8个、日间照料中心45个。

    坚持发展为要,乡村治理展现新面貌。去年以来,万源市249个行政村全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并登记赋码,实现每个行政村有项目签约落地,包装项目277个,签约金额达8.01亿元。建立家庭农场500家、合作社669家,新认定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级合作社2家、省级家庭农场4家。

    下一步,万源市将继续围绕中心大局,提前精准谋划,把握重点关键,全面推动该市乡村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B2版(2023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