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漳县 移风易俗“小举措”助推乡风“大文明”
甘文

 

    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破除陈规陋习的氛围逐渐好转,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走进甘肃省漳县,扑面而来的是清新文明之风,这是漳县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带来的喜人变化。
    漳县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开展以来,聚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提升群众规章制度“执行力”。众所周知,移风易俗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场头脑革命,更是一道文明难题。对此,漳县制定《漳县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攻坚年行动方案》和《漳县党员干部职工婚丧嫁娶活动指导标准》,对彩礼、宴席、礼金等作出具体明确的“限高”标准;创新出台并先后2次修订完善《漳县移风易俗部门联动监管办法(试行)》,提出4个方面25条具体措施,细化明确县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市场监管及相关涉农部门职责任务,建立信息互通、联席会议、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等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对全县135个村和5个社区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进行修订,健全各类村民自治组织章程,解决基层纠纷、乡风文明建设、依法治村等,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
    提升文明实践阵地“吸引力”。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好用好,漳县各村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以党群服务中心、村镇农家书屋、乡村舞台、广场、村民院墙、巷道等为活动阵地,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墙绘、民俗画,宣传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村规民约,弘扬传统美德。常态化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干部和农民党员婚丧嫁娶报备制度,全面推行城乡居民承诺制,对全县525名“红娘”“红白事主事人”建立日常教育管理机制。制作展播《十万彩礼的风波》《孝道》等微视频,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新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提升弘扬文明风尚“践行力”。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漳县积极开展模范村民评选、身边好人评议、文明家庭创建、星级文明户创评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600多场次。广泛开展县、乡(镇)、村三级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把选树典型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全年累计表彰“道德模范”“漳县好人”“好儿媳”“最美志愿者”等各类先进典型2400余人。此外,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的内容,引导和鼓励村民委员会依据村规民约制定彩礼和婚丧嫁娶“限高”措施,全面治理滥办酒席、高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行为。
    提升志愿服务行动“影响力”。在志愿服务上,漳县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以人民为中心、贴近群众需求、聚焦实效,成立了理论宣讲、乡风文明、扶贫济困、人民调解、脱贫攻坚、乡村文艺等志愿服务队,以群众意愿为方向,聚焦美化环境、脱贫攻坚、平安建设、乡风文明、文化惠民、卫生健康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动乡村文明程度和村民素质“双提升”,内容涵盖理论、政策、道德、文化、实用技术等各个方面。

当前:3版(2023年02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