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越读越多
李勇

 

    有人说,书越读越厚,还有人说,书越读越薄,而在我们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我由衷的感受是——书越读越多。
    说书越读越厚,大概是说对一本书抓住不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咬定青山不放松,而钻研越深,理解越透,以致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说书越读越薄,是说读到后来,终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妙诣,而能提纲挈领,披沙拣金。我感慨说书越读越多,主要指的不是阅读的境界,而是如今随着信息的发达和网购的便利,可供我们阅读的书正迅猛增多。网友感叹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说的便正是这种情形。
    那么,书是怎么越读越多起来的呢?
    比如,我偶然得到作家阿成的一本《威尼斯日记》,大好之,读完之后,意犹未尽,爱屋及乌,上网一搜,原来同一作家还有《闲话闲说》《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等一众好书,购书网站一踅摸,不但有货,而且介绍评价的文字更加令人心痒难挠,怎么办?买呗。有成套文集的方便我们“一网打尽”,那些尚未出过文集的,只要读者有心,也不难搜罗殆尽,比如我喜欢的另一作家毛尖,于网上一索,从早期的《非常罪非常美》到最新的《夜短梦长》,莫不毕集——这便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积聚之道。
    还有属于同一系列的不同作家的书,也就是早已有之的丛书。所不同者,在过去信息和购买渠道都匮乏的时代,若想集齐一大套丛书,往往比登天还难,就说大名鼎鼎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网格本”吧,品种多,出版跨越时间长,有些品种印量又小,只有几百册,很难集成全璧。如今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复古网格本”,一律布脊精装,集中出版,网购全套真就成了分分钟的事儿。“网格本”是这样,其他的丛书、系列也莫不如此,一大套一大套的丛书积聚起来,你的藏书自然也就呈几何级数增长了。
    再者,书籍阅读向来是有“超链接的”,也就是说你读一本书,而这本书中涉及到的另外一本或几本书往往又会让你产生鲜明印象。比如,读了司汤达的《红与黑》,你很难不对书中人物一再提及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及其著作产生好奇,而塔西佗的书中内容又会涉及希罗多德及其《历史》、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甚至《荷马史诗》,从而使你由此及彼,越读越多,阅读的网好似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叠加上如今网购时代的“相关推荐”“买过此书的人还买过”等等花样翻新,更是把图书的这一“超链接”性能发挥到极致,想象一下,这种情形,像不像移山的愚公所描述的“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那般壮阔的图景?
    网购时代的便利,往往会把你为某一两本书而产生的购买冲动,最后成功转化为买了一堆书的实际行为,而凑单买来的书,往往到手后无暇去看一眼。不过,这种事儿多了以后,也会有意外收获,拿我来说,本来凑单买了本世界图书版的英汉对照世界名著,却不想惊喜地发现,此种版本远较那种前中后英或一中一英两本分立的“双语本”方便实用,尤其对我这种对着词典三四个月都啃不下一本简·奥斯汀原版小说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这不,如今这一大套书都快让我给买齐了。
    迄今为止,我们的探讨还只是停留在实体书领域,别忘了,网络时代还有个电子书,其数量更是如恒河沙数,其“易得性”绝对为实体书望尘莫及。尝鼎一脔,可知余味,无论阅读还是收藏,电子书又为我们打开了一片广阔得无以复加的新天地。
    凡以上种种,若说网络时代书越读越多,也算证据充分了吧。然而,在这个阅读的最好时代,我们广大读者本身却成为了最大的瓶颈——苦于阅读速度难以迭代进化。既然书还得一本一本地读,那么,最正确的选择,唯有更努力地读。

当前:4版(2023年02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