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口袋游园 诚意绿色献礼
合肥三年创新打造150处“口袋公园”
孙皞乾

 

    这两年,在安徽合肥人的朋友圈里,家门口美如画卷的小公园、小游园不曾少见。伴随着“全城园博”理念的不断深入,三年来合肥市累计新增“口袋公园”超150个,别具匠心的游园主题创意,让“城在园中”成为一份提升百姓幸福感的城市献礼。
    精心打造 创意十足 “口袋公园”用得上 游得了
    家门口的旧工厂摇身一变成为“地标园”,位于合作化南路与煤场路交口东北角的1958轴承园,让周边市民收获了一份绿色惊喜。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精品游园,在1958年始建的合肥轴承厂旧址上改建而来。游园以代表场地城市记忆的轴承为元素,用工业化的景观表现形式结合丰富的植物营造,突出“1958”的年代感,以小轴承折射大时代。
    位于长江西路和石莲北路交口东北角的桂香园,到了桂花盛开的季节,甜蜜的香味搭配满眼绿意,成了一处宝藏打卡地。桂香园因位于地铁出入口,设计提取场地“桂庄路”的“桂”字元素,以桂花为主要树种,打造桂香四溢、四季渐变的特色桂花园。
    位于长江西路与西二环交口十里庙西北角的美乐园,面积约1万平方米,提取徽州古建筑粉墙黛瓦、镂空窗花等元素,浮雕景墙雕刻大钟楼、明教寺等老合肥记忆,融入游园景观,彰显地域特色。创新大道两侧游园,结合周边工业区的“科技、创新”元素,提取“电路板”的科技感线条应用于绿道设计中。
    伴随着“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化目标不断推进,合肥小公园、小游园建设进一步深化,“公园+”理念让家门口的绿化更加贴近合肥市民。在坚持规划建绿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城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到的区域和居住区、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等人员活动密集区域,结合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成片开发等,在城市道路交口、建筑退让空间、地铁出入口等,挖掘空间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努力将“口袋公园”建在百姓身边。
    三年打造150个“口袋公园” 全城皆是“设计师”
    近年来,合肥市以高水平筹办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践行“全城园博”理念,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将更多的绿地建在百姓身边。经统计,三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口袋公园”超150个。
    为了加强公园对当地的服务性,笔者从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每一处游园建设前都要“对用地现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调查评估,细致深入调研主要使用人群的多方面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停车”“公园+阅读”等创新型精准设计,实现“口袋公园”从侧重景观效果向服务多样性、使用舒适性、功能复合性的转变。
    其中,在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结合家长等候区配建“口袋公园”的做法,有效解决家长等候与城市交通管理的矛盾,改善了家长的等候环境。在周边小区人口密集,门面较多的区域,在设置供居民休闲、观赏的廊架及绿化景观的同时,建设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和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共阅读空间“怡居书房”……一处处贴心设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伴随着“口袋公园”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切实改善,不少市民自发加入到公园的设计、建设中。除了在林园部门前期走访中建言献策,庐阳区83岁的盛品兴老人还自掏腰包,栽花种树,拉砖铺路,将原来堆满杂物和垃圾的荒地,打造成了街角“花园”。
    为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推进,合肥市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各辖区原则上年度新建成“口袋公园”不少于5个。在坚持政府投资建设主渠道的基础上,鼓励房地产开发商积极代建“口袋公园”,同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口袋公园”的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
    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体系,着力把城市公园打造成为展示合肥城市文明和城市繁荣的重要标志。未来,合肥还将结合合肥园博会的举办,在公园、游园、广场等广泛开展花事花展和文化娱乐等各类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厚植全城园博的良好效应。

当前:2版(2023年0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