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把文艺志愿服务作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文联“两个优势”,聚焦群众需求,以“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为主题,全面实施“快乐星期天”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既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又推动工作开展,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缘起:活动育出“幸福芽”
“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萌发于罗庄区傅庄街道幸福小镇社区。该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共有1100户,4000余人,人员来自不同的县区村居,存在邻里不亲等诸多问题。
一群文艺爱好者,利用星期天聚在一起,开展“吹拉弹唱演讲”文艺活动,让“理论之源”借助“文艺之体”更好地启智润心,群众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每个星期天大家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唠唠嗑,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社区李大娘是“快乐星期天”活动的“忠实粉丝”。
顺民意才能得民心。幸福小镇社区积极引导、大力支持,成立了一支由退休教师、退休工人和社区群众等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并提供午餐和音响设备,还将夕阳红大讲台作为固定活动阵地。罗庄区文联顺势而为,在幸福小镇成立了临沂市第一个村级文联组织,进一步规范、推动了“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
目前,社区已开展活动300余场次,有600余名文艺爱好者参与其中,吸引周边村居2000余名群众骑着三轮车、拿着小马扎、搬着小板凳争相参与,实现群众由“请都不来”到“不请自来”,社区群众逐步“从生人变成了熟人,由熟人变成了亲人”。
路径:项目催开“快乐花”
幸福小镇“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为全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罗庄区因势利导、总结提升,在全区实施推广“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项目。
围绕“把组织建起来、把队伍拉起来、把项目做起来”的工作主线,罗庄区研究制定在街镇、社区(村居)建立文艺组织的实施方案,实现了8个街镇文联组织全覆盖,建立起86个村级文艺工作站。“大家”见大家,12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伍让群众实现全方位文艺接触,各类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将舞台、画案、写字桌摆在罗庄大地上,成为活跃在群众身边的“文艺轻骑兵”。
“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项目的常态化开展关键靠制度来保障。罗庄区重点突出“三统一”,抓实“两个健全”。在规范上,活动场所统一设置文艺志愿服务、文明实践logo和“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标识;节目内容统一筛选把关,音响设备统一配送。对于机制的建设,健全区、街镇、村级“三级联动”培训机制,实施文艺驻村、“蒲公英”培训计划,使2600余名文艺志愿服务者得到锻炼提升,力求节目内容“接地气”,活动形式“对口味”。同时,健全“周表演、月市集、季大赛、年春晚”运行机制,对准时间段,细化服务点,推动项目整体的高效运行。
成效:文艺凝成“惠民果”
文艺志愿服务成为“时代风尚”。“快乐星期天”不只是一场场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而是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送去欢笑。文艺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对群众的真情,也暖了乡亲们的心,更好地让群众在生活中展现自我、引领风尚、分享快乐。幸福小镇社区主任张广涛对于社区风貌的改变深有感触:“自从‘快乐星期天’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社区居民很少再为‘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和乱停车、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而争吵,更多的是像家人一样理解、包容、支持。”
文艺志愿服务密切党群关系。“快乐星期天”将理论宣讲、惠民服务、文化生活等相结合,让文艺春风化雨润泽群众,教化了民风,于无形中引导着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筑牢了意识形态阵地。在去年的“土地流转”工作中,花埠圈村民徐学礼通过参加文艺活动,思想得到了转变,由一名阻碍政策实施的“钉子户”,逐渐变为一名政策宣传的志愿者。
文艺志愿服务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在“文艺志愿服务+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实践过程中,罗庄区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项目的带动,助推社区治理从“自上而下”渐变为“上下互动”,群众从“台下看客”成为“台上主角”,进一步彰显文明新风尚,使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