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篇
统筹协调,加强配套服务
王学明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农村群众对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有了新期待,他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发展乡村体育迫在眉睫。
    近年来,各地不断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大多数乡村已配备了就近可及的体育健身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村民一定的运动健身需求,但发展乡村体育,配足配齐相关设施只是第一步,从科学指导、培养培育农村体育人才等方面加强配套服务,才能让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更积极,健身运动更有效率。
    加强知识培训,提升健身意识。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部分村民抱有“无病即健康”的心理,缺乏科学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意识,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不充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推动体育健身知识培训方面下功夫,深入开展相关指导讲座,让更多村民接受科学健身理念;借助互联网智能、多元、快捷的特点,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推送科学、专业的体育健身知识,提升村民体育健身意识。
    开展健身指导,科学引领健身。体育健身方法不对,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当下,一些功能多样的健身器材在富裕的乡村安家落户,然而,这些健身器材各自具有什么功能、该怎么使用,一些村民并不太了解。相关部门要指导村民正确锻炼、规范动作,通过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专业师生等进入乡村,将科学健身理念、方法传递给广大基层群众。同时,还可以在健身器材上设置二维码,让村民能够通过扫码了解器材使用方法。
    注重培养培育,激活人才引擎。发展乡村体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相关部门要把科学健身技能、体育指导管理等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发展一批农民体育积极分子,选拔一批农民体育健身骨干,培养一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一支懂体育、爱健身、会组织的乡村体育工作队伍。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体育乡土人才使用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全面保障体育乡土人才留得住,激发其热忱地投入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牵手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服务。发展乡村体育,做好体育服务,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可引入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体育培训,引导爱心个人或企业以捐赠、帮扶、冠名等方式,支持乡村举办体育赛事,不仅为爱心公益找到了“出口”,也为乡村体育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和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等节假日,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交流展示、体育竞赛等活动,让更多村民积极参与进来。
    可以打篮球,可以打乒乓球,可以跳广场舞,可以看舞龙舞狮……当体育在带着泥土气息的乡村全面“开花”,广大乡村就会更有活力。

当前:B4版(2023年0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