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篇
多措并举,补齐设施短板
谢庆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乡村体育,鼓励农民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首先要解决“去哪儿运动”的问题。与城市相比,不少农村地区的体育发展有欠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乡村地区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一些热爱体育锻炼的人也因没有合适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而放弃了运动。推进乡村体育发展,必须补齐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这块短板。
    建好农村学校体育设施,是补齐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重要内容、突出抓手。当前有不少地区的农村学校缺乏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场地,有的学校可能连乒乓、羽毛球场地都没有。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少农村孩子却因运动场地和设施的缺乏,锻炼的机会较少。建好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并充分发挥作用,可以让更多农村孩子有地方锻炼、爱上体育,促进他们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同时,要加强乡村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中心、文体广场等场所的体育服务功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推进相关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农村群众“走进来”并“动起来”,形成“运动有去处、人人爱锻炼”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此外,要补齐乡村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小型或微型健身广场,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畅享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补齐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短板,必须精准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要“精准滴灌”。具体来说,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补短板,确保新建或改造的体育场地设施受到群众欢迎,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也就是“钱要花在刀刃上”。例如,一些地方的群众普遍喜欢打篮球,可以建设一批篮球场;在足球广受欢迎的地方,则应重点建设足球场;北方冬季寒冷且漫长,不妨多建室内运动场地。群众需什么就建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有的放矢才能避免资源浪费。
    补齐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短板,既要重建也要重管。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再好再完备的体育场地设施,最终都会陷入利用率不高的境地。要建立完善的管护机制,保证体育场地设施损坏能够得到及时维护,否则农村群众只能望着场地设施叹气。另外,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不仅要正常向学生开放,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也要向社会开放,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的运动健身需求。
    只要做到因地制宜建设,并且坚持建管并举,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助力农村群众增强体质。

当前:B4版(2023年0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