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高价彩礼”须激活道德自觉
何勇海

 

    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提到,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这再次彰显出国家治理高价彩礼等问题的坚强决心。
    彩礼的历史渊源悠久,具有一定风俗意义,比如表明婚姻约定初步达成,具有一种仪式感;表示男方想要求娶女方的诚意和礼数,寓意吉祥喜庆和美满;向女方父母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将女儿养大成人。总之,彩礼原本的核心是“礼”,而非“物”。在此基础上,彩礼的数目要考虑到具体的家庭状况和新婚夫妇未来的发展能力,由两家商议而定。
    但不知从何时起,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逐渐变得沉重,成为一些青年男女结婚时的“甜蜜负担”,不仅滋生了农村地区的攀比风气,有的家庭还可能因婚致贫。
    家庭婚姻的和谐幸福,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幸福。近年来,从国家到各地,均在通过诸多方法举措,不遗余力地治理高价彩礼问题。比如倡导喜事新办,明确婚嫁礼金总额不超过一定数目,或提倡少要彩礼甚至不要彩礼。遏制高价彩礼,除了需要相关部门部署专项治理,各地出台“指导标准”、套上“监管缰绳”,更需要各地通过积极引导、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倡树等,激活人们少要彩礼或不要彩礼的道德自觉。
    由此来说,有的地方常态化评选表彰“移风易俗好家庭”,大力宣传“零彩礼”新人,并为他们送去富有含金量的政策礼包,比如在就业、创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或制定其他优惠政策,比如女方父母在本乡镇卫生院每年享受免费体检一次,孕前孕期免费健康指导,享受住院“一免四减”,子女就读公立幼儿园,每年免收一个月保育费等。江苏沭阳近日组织未婚女青年代表集体承诺拒绝高价彩礼,“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还组织开展寻找“最美丈母娘”活动,此举也值得借鉴。
    无论是推进专项治理,还是激活道德自觉,都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价彩礼将失去生存土壤,健康婚俗蔚然成风。

当前:3版(2023年02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