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那个为孩子们拉开窗帘的人”
——记“中国好人”谢红芬
本报记者 漆世平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她扎根山区教育20年,给予山里的孩子追寻未来与梦想的力量,她就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拉乌完小教师谢红芬。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乡村阅读榜样”等荣誉。今年1月,谢红芬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20年坚守 扎根山区教育

    拉乌乡的大部分村组海拔在1900米左右,是宾川县最为边远的山区少数民族乡。1983年,谢红芬便出生在这里。

    “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我们姊妹三人除了上学,每天要各自完成自己的农活任务。”谢红芬回忆说,在她上初中三年级时,差点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好在她对读书的坚持打动了父亲,让她重新回到了学校,并最终顺利考上了大理州民族师范学校(现大理市第五中学)。2003年毕业后,谢红芬选择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回到拉乌乡。

    “那时,乡里的很多老百姓还处于半文盲状态,他们忙着传统的劳作,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加之拉乌乡距离县城较远,山路陡峭,老师来了一个又一个,也走了一个又一个。”当时只有20岁的谢红芬决定,要一直留在拉乌乡任教,让更多山区的孩子有机会看到广阔世界。

    之后的几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谢红芬通过自学获得了大学专科、本科学历。后来,因教学成绩突出、撤点并校等原因,谢红芬又先后被调往来凤溪小学、拉乌完小任教。

    拉乌完小位于拉乌乡拉乌村,是一所彝族寄宿制学校,距离县城92公里,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十分艰苦。多年来,谢红芬一直坚守着自己当初选择回乡的那份初心,坚守在拉乌完小。她所任教的班级和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在宾川县名列前茅,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走出大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广阔人生。“有的孩子进入了企事业单位,有的孩子成为了消防员,有的孩子选择回到家乡……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领域里为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说起教过的学生,谢红芬的言语间难掩自豪。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谢红芬十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除了为他们开展家访送教,还积极向公益机构和爱心人士争取结对资助金10万余元,受益学生60多人。与此同时,她还先后为学校争取到价值20多万元的书籍、书包、保暖衣服等物资,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大山外的关爱和温暖。

    推广阅读 打开山区孩子心灵之窗

    作为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谢红芬深知,读书能够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而阅读也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年来,她始终致力于推广阅读,引领孩子们爱上阅读、坚持阅读。“阅读是山里的孩子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我愿做那个为孩子们拉开窗帘的人。”谢红芬说道。

    前些年,拉乌完小条件有限,阅读室空间小、藏书不多,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当时家里有课外书的孩子也不多,记得有一次我让孩子们从家里至少带一本课外书来时,班上近30个孩子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家里有课外书。”谢红芬回忆道,而且有些书缺损十分严重,连书名都看不清。从那以后,每次到县城,谢红芬都买上一两本孩子们喜欢的书带回去,供孩子们借阅。

    “在买书借给孩子们看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山区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2018年,谢红芬把拉乌村的老宅子腾出来,改造成一间儿童阅读馆,并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家中开展阅读、写诗、讲故事等活动。

    儿童阅读馆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孩子们假期里没有书读的困境。为了提升孩子们的阅读体验,谢红芬将自己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的奖金全部用在了儿童阅读馆的建设上,同时,她还积极争取到上海微笑青年公益服务中心的支持,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精美图书。为了方便孩子们换书,谢红芬还把自己在学校的宿舍布置成了换书站,确保孩子们在学校也能有好书看。

    据谢红芬介绍,儿童阅读馆除了在周末和寒暑假开放外,每周一、三、五都定时开放供孩子们借阅书籍或自主阅读。经过5年的不断完善,目前儿童阅读馆藏书3200多册,办借阅卡人数达413人,刷卡借阅量达1.6万人次。

    重视文化 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在拉乌完小,每当课间操时,便能看见一群群穿着彝族服饰的孩子站在操场上,跳着融入了当地彝族“打跳”等传统舞蹈的课间操。据了解,这正是谢红芬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一项成果。“每当看到孩子们穿着民族服饰在校园里奔跑、游戏时,那份热闹与活泼,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谢红芬说,她希望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学习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在谢红芬的牵头下,拉乌完小还成立了彝族文化才艺社团,开设了歌舞、彝语、民族乐器等课程,并聘请拉乌民间艺人和乡土文化人才,每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授课,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民族的语言以及传统文化。

    “在了解、学习、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有的孩子还到昆明、上海等地参加歌舞比赛及活动,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广泛好评。”谢红芬相信,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为校园注入新活力、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能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宾川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及大理苍洱“金花”宣讲团成员,谢红芬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进企业、学校和村庄,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故事及家风故事宣讲,把党的政策及时送到基层群众身边,传承文明家风。截至目前,谢红芬已累计宣讲35场次,受益群众1800多人次。

    教书育人、推广阅读、传承文化、基层宣讲……谢红芬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认可。但她却对家人心存愧疚。谢红芬的家人都住在宾川县城,由于拉乌完小和县城相隔较远,到县城的车也不多,来回一趟需要5个小时,平时她只有周末才能回到县城和家人团聚。遇上工作忙的时候她连续几个星期都不能回家,年幼的儿女全靠婆婆和丈夫照顾。曾经,谢红芬有多次可以调往县城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关键的是可以和家人团聚,但她却选择留了下来。她总说:“我舍不得拉乌的孩子们。”

    坚守山区20年,谢红芬在大山的皱褶里,以一个幸福播种人的姿态,默默地播种,慢慢地浸润,静静地守望,用满腔热情为山区孩子照亮了前行之路。“我热爱教师职业,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和温暖,我希望我和孩子们在阅读追梦的过程中,都能遇见更美好的未来。”谢红芬说。

当前:1版(2023年0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