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3月7日,江苏南京一酒店在相关单位举办48人会议后,倒掉了43瓶已经开封的矿泉水,且未在醒目处张贴反浪费标语,被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管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警告,并责令整改,引发网友热议。江宁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希望以这个案例为起点,对于反浪费的工作要全面启动起来,加大宣传的力度。”
对于会议瓶装水浪费现象,媒体早有披露。有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在会议场所浪费的瓶装水有上千万瓶。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瓶饮用水喝不完,浪费可能很“小”。然而,一瓶瓶饮用水的浪费加起来,着实不小。“一瓶水,一场会;会一散,扔一半”并非小事,而且大量浪费瓶装水,浪费的还有生产瓶装水的人工成本以及其他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从最接地气、最可行的节约一瓶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等开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节水背后还有一笔生态环保账:节约瓶装水,可以降低生产饮用水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介绍,矿泉水水源地都是由地质工作者勘查、相关部门审批后才确定的,每瓶矿泉水背后都有一个天然的生态基地,浪费一滴水都与生态环境保护相悖。何况,瓶装水带来的塑料垃圾也不容小视。
由此可见,南京相关部门着眼于“半瓶水”等浪费开展执法检查,确有必要,一个48人的会议,一共提供了48瓶矿泉水,其中43瓶都没有喝完而被倒掉,浪费率高达89.58%。反对“半瓶水”浪费,早就在很多地方的会议上推行,诸如倡导“光瓶行动”、大瓶换小瓶、限量提供瓶装水、提倡自带水杯参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施行将近两年,饮用水也是重要的食品,也应该反浪费。
那么,“半瓶水”应如何处理?事实上,酒店服务员在开完会或用完餐后,完全可提醒客人带走没喝完的水;会前也可给瓶装水加标签,方便饮用者标注记号或名字,避免因容易混淆而丢弃。早在2014年,“瓶装饮用水消费者识别要求”就写进国家标准——“鼓励通过打码、印制、连接、粘贴、喷涂或其他方式,在容量小于600毫升的瓶装饮用水包装上设置使消费者能够辨认自己饮用产品的数字、文字、图形、符号或用于标记的涂层、区域等”。如果“半瓶水”没被带走,也可攒起来用于浇灌绿植、清洁厕所等。
当然,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无论“光盘行动”还是“光瓶行动”,每个消费者都应主动积极配合,从带走“半瓶水”或自带水杯参会做起,减少“舌尖上的浪费”。也希望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推动瓶装水生产企业落实“瓶装饮用水消费者识别要求”,生产推广记号瓶装水,在瓶身上醒目印上“建议喝完或带走,不要浪费”等提醒话语,督促不要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