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雷锋精神的种子”
——记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申民辉
本报记者 漆世平

 

    3月10日7点10分,天刚蒙蒙亮,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一间会议室的灯已经亮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申民辉第一个到达社区,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梳理“民情日记”中记载的大小事并落实到人、安排社区有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细节、查看社区同心圆心理咨询中心建设进度……自2001年到黉门街社区工作以来,申民辉扎根社区,用心用情回应居民关切问题,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他总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需求便是我工作的方向。”

    近日,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的申民辉获评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回应居民关切

    黉门街社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有居民院落56个,住户7878户,常住人口2.4万余人。今年已经是申民辉担任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的第22个年头了,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做企业经营的申民辉在民政部下发的社区建设文件里看到了“社区服务”4个字,觉得找到了新的方向:“做企业为消费者服务,在社区为居民服务,服务精神一脉相承。”不久后,申民辉投身社区工作,担任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一职。

    22年来,申民辉把汗水和智慧都奉献给了黉门街社区。在社区的街头巷尾,人们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常说:“社区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把居民当亲人,把社区的事当家里的事。”

    每周四是社区的“黉门问需日”。每到这一天,申民辉会带领社区全体干部和志愿者进院落入户走访,了解辖区群众的所虑所困。走访时,申民辉随身携带一个民情日记本,将居民反映的大事小事都一件一件写上去。哪家居民子女上学难、哪户居民为住房发愁、哪处居民出行有障碍等,他都了如指掌。

    去年6月的一次走访中,申民辉从小天竺街105号院的居民处了解到,地铁13号线的施工点与居民楼的距离过近,居民在家能感受到施工带来的强烈震感。经现场查看后,申民辉发现施工确实严重影响了群众的住房安全,便及时联系地铁方。经多方协调,最终该院实施了整体拆迁。“老百姓对拆迁赔付比较满意,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拆迁工作。”在申民辉的协调下,辖区学校表示105号院的居民拆迁搬离后依然可以保留学位,解决了拆迁居民子女的上学问题。

    小天竺街105号院的拆迁工作有温度、有速度,居民们纷纷对申民辉竖起了大拇指。在社区工作的这22年里,申民辉为居民办了不少实事,解了不少难题。小税巷道路狭窄,消防车开不进去,4号院和5号院几百户居民的生命安全存在隐患,在他的协调下,道路很快就扩宽了;辖区学校活动场地不足,学生课间只能在楼道里做操,在他的奔走下,操场很快扩建了;辖区居民买菜难、买菜贵,他带领社区干部遍访市郊蔬菜基地,引入“菜宅送”便民直通车,每天将新鲜蔬菜送到社区,平均菜价比农贸市场便宜20%……

    22年来,在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中,申民辉用心用情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让居民的关切问题得到回应。他说:“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在为居民办成一件件实事、解决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居民的认可。”

    做优服务内容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申民辉整天与居民打交道,他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定义为服务居民。

    对于人民南路三段6号院的退休干部柴阿姨来讲,社区就是她的第二个家,而申民辉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亲。

    柴阿姨的儿子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回家照看她。走访中,申民辉了解到柴阿姨的情况,便给老人留下一张名片,并承诺道:“柴阿姨,有事找我哈!”多年来,柴阿姨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总会给申民辉打来电话。在申民辉的关心下,社区为柴阿姨安装了“一键通”呼叫救助电话,社区“慈爱嘉”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也经常上门为柴阿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在为像柴阿姨这样的重点群体提供服务的同时,申民辉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做优社区服务。他针对社区群众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提出了“弱化办公、强化服务”理念,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了50余家专业性社会组织,社区的可利用空间也全部改造成活动室和功能室,为居民提供养老、助学、医疗等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例如,重点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区“暖心房”变“捐助”为“扶助”,帮助辖区71名残疾人实现自主就业;社区“四点半学校”开展文化补习、器乐舞蹈培训等,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无人照看难题……在黉门街社区,便利服务已渗透至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内流传的一首顺口溜称赞道:“菜买鲜粮买干,收个破烂用指尖,家务事有人帮,便利服务一大筐。”

    在申民辉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成为了志愿者。社区现有志愿者近3000名,志愿服务队伍15支。

    家住小税巷5号院的刘道笠便是黉门街社区的一名志愿者。2017年,申民辉在入户走访中通过刘道笠了解到小税巷5号院有不少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在申民辉的帮助下,73岁的刘道笠在小税巷5号院办起了公益小食堂“奶奶厨房”,为空巢老人提供餐食,只收取食材成本费。

    6年过去了,如今“奶奶厨房”已发展为一个义工大家庭,不少院落的低龄老人成为志愿者,为残疾老人和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爱心午餐,还有不少青年志愿者也参与进来,传递爱老、敬老美德。

   创新社区工作

    “社区托育中心离单位近,而且是社区生活服务项目,把孩子送到这里很放心。”3月10日,在黉门社区托育中心,33岁的陈女士对记者说,她和丈夫都在是上班族,平时比较忙,工作日的早上会把1岁多的儿子送到社区托育中心,下午下班再来接回家。

    申民辉介绍,黉门社区托育中心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是社区社会企业——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的社区生活服务项目,主要为辖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普惠托育和早期发展指导服务,解决辖区0-3岁婴幼儿家庭托幼难问题。

    黉门街社区的生活服务项目还有很多,社区养老院、黉门社区学院、小柏家护养老服务、华西坝健康直通车……这些社区生活服务项目都是申民辉立足社区工作实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的生动实践。

    2018年,黉门街社区成立了成都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公益+社会化+长效化”的创新模式,把居民养老、托小、居家生活等纳入公司服务项目,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当前我们正在打造同心圆心理咨询中心,希望能够为辖区居民特别是职场人士、青少年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申民辉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20%的盈利会进入黉门街社区公益基金,支持社区开展扶贫帮困、助老、助残、社区居民及子女教育等各项公益项目,为社区公益服务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申民辉的付出,黉门街社区的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把社区居民当亲人,社区居民也把他当家人。每到过年时,申民辉都会接到柴阿姨的儿子打来的电话:“申书记,我妈说喊你回家过年”,社区低保户杨正平每年春节都会给他送来新年礼物——自制腌菜,社区居民提起他都会竖起拇指称赞:“他是我们社区的好书记!”

    扎根社区22年,申民辉始终专注做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用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他说:“我们是雷锋精神的种子,我将一如既往地为社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让雷锋精神照亮更多人,感染更多人。”

当前:1版(2023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