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市永丰县:用耕读文化引领移风易俗
张云长

 

    为弘扬新风正气、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瑶田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各村组建由学校教师、退休干部和乡土人才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以耕读文化为切入点,立足村情民意,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村里不良风气不见了,文明新风悄然盛行。

    传承创新 厚植沃土

    春阳正暖,油菜花开,在梅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声声清脆的童音绕梁不休,30多名儿童在文明实践志愿者戴元旺老师的教导下,齐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今年78岁的戴元旺是梅坑村的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主动担任起梅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国学、书法,用自身的言行垂范乡里、涵养文明。

    在梅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笔者看到,优秀学子荣誉墙上展示着200多名考入高等院校的梅坑学子事迹。“通过挖掘拓展耕读文化影响力,在全村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推动移风易俗、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方面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戴元旺欣慰地说。

    不只是梅坑村,近年来,瑶田镇深入挖掘各村耕读文化特色,大力弘扬本土耕读文化的滋养和涵育作用,高标准打造了“书香梅坑”“三湾生态园”“崇文水心”“粗粮之村清水塘”等移风易俗示范村居。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振兴学院、乡贤馆、村史馆等为载体,把传承弘扬耕读文化与移风易俗、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耕读传家”大讲堂、诵读国学经典、晒家风扬家风等活动,深入挖掘、梳理、阐释、展示本地“耕读文化”的丰富内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厚植文明沃土,培育文明新风。

    问题导向 宣教并重

    “按以前的习俗办白事少则八九千元,多则几万元,费神费力又费钱。”“现在好了,村红白理事会对服务事宜和收费标准有了明确规定,极大地减轻了村民负担,大家都非常赞成。”在瑶田镇梁坊村红白理事会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梁海安指着墙上的村红白理事会办理流程及标准说。

    不是陋习改不了,关键是思想观念要转变。在梁坊村,村里有老人去世时,村民都会带菜带物前去义务帮忙,场面简朴又不失庄重,花费不过千余元。“我们村人均土地少,村民们都把土地视为‘命根子’,在2006年就集体修建了村组骨灰堂和公墓区。”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仇兴富说。传统殡葬不仅占用耕地、破坏生态,攀比之风也增加了村民负担,丧事新办后,省地又省钱,对每家每户都有利。

    如何让厚养薄葬、简约重情的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是一道难题,更是一场“头脑革命”。瑶田镇坚持问题导向,寻觅乡土的根脉,充分发挥耕读文化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利用“书香瑶田”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文化墙、村村通大喇叭、文艺演出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古今先贤”优秀事迹、“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公益广告和移风易俗标语,以积分制、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多种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村民向善向上,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土规定”“好规矩”,将本土耕读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

    新风盛行 产业兴旺

    近年来,瑶田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建立完善产业发展扶持长效机制和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绿色有机蔬菜、精品果业、高产油茶、苗木等富民产业。

    如今在瑶田,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不仅让村民富起来,也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精神风貌不断提升。截至目前,该镇共建成文明实践中心(站)11个、乡贤馆4个,培育了专业合作社23个、家庭农场151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崇文尚德,耕读传家。从大操大办到厚养薄葬,从“娶不起”媳妇到喜事新办,从农业大镇到产业强镇……在瑶田,耕读文化的发掘,移风易俗的推进,不仅为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村庄在新时代征程上更加富有气质和内涵。“我们将不断创新实践载体,让‘耕读’符号成为瑶田的重要标识,让耕读文化成为瑶田的亮丽风景线。”瑶田镇党委书记阙勇信心满满地说。

当前:3版(2023年03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