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四个重点”确保文明实践润民走心
陕西省平利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柳金学

 

    近年来,平利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教育引领群众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紧盯阵地、队伍、载体、机制四个重点,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探索创新,走出了符合平利县情实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

    整合资源建阵地。平利县按照“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共享使用”要求,盘活现有资源,整合服务功能,低成本、高效率实现阵地全覆盖。利用文化馆群文活动中心等阵地,建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镇村党员活动室、综治中心、乡贤工作室、儿童空间、农家书屋等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非遗传承、教育研学、法治教育等场所功能,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形成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2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四级平台体系。

    全民动员壮队伍。平利县打破县域部门和条块分割,统筹单位职能和个人意愿,组建各有所长的志愿队伍,实现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立足干部职工建队伍,深入发动党员干部、政法干警、医护人员、农技人员、教职员工等积极参与,组建理论宣讲、助学支教、医疗健康、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等专业志愿服务队,累计注册志愿服务队伍220余支,在册党政机关志愿者6000余名。依托社会组织扩大队伍,充分发挥女子创业协会、青年创业协会、援少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志愿服务,组建扶贫帮困、就业带动、创业辅导、环境保护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形成覆盖各领域、贯通县镇村的志愿服务网络。此外定期开展理论宣讲员赛讲会、志愿服务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强化教育培训队伍,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志愿服务搭载体。平利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按照“一月一活动”要求,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理‘响’平利”行动,通过“理论+曲艺”“线上+线下”等形式,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踔厉奋发开新局 笃行不怠谱新篇”等巡回宣讲,打造“百姓大舞台”“戏曲进乡村”“为爱发声”等受众面广、群众参与性强的线上线下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深化德润平利行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建成好人馆、好人路、好人广场等阵地,大力宣传好人事迹,持续放大好人效应。扎实开展新民风提升行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功能,广泛开展道德评议、道德讲堂、集体升学礼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倡导文明新风。深化情暖平利行动,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广泛开展扶贫帮困、健康义诊、创业就业、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

    探索机制强保障。平利县建立了“书记主抓、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列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县委书记主持召开现场推进会,形成三级书记调研指导、统筹调度、参与服务的工作格局。实行“制度说话、群众评价”考核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内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优化“爱心积分、德者有得”激励机制,拓展民风爱心积分超市功能,将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积分管理,将积分情况作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的重要依据,激发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紧贴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要始终把想让群众知道的和群众想要知道的结合起来,把行政推动与群众发动统一起来,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带动群众参与,形成干群合力,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架起我们党根植于民、服务于民、惠及于民的群众工作“连心桥”。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需要融合融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树立融合思维,无论是阵地建设还是载体选择,都要符合实情实际,融入地方文化、融入生产经营、融入日常生活、不断探索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分众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不误手中活、思想受洗礼,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宣传思想工作的基层阵地、树新风育新人的精神家园、开展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需要久久为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成风化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贵在持之以恒、绵绵用力,重在深入人心、厚积薄发。要从统一党员干部群众思想的大局着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坚决防止一阵风、走过场,以日积月累的小收获,实现思想引领的大效应。

当前:B1版(2023年03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