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汉马渡关镇:创新“文化+”模式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漆楚良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马渡关镇大力传承弘扬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创新“文化+”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乡村新颜值,打造记得住、传得开、带得走的“乡愁记忆”,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新活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村图徐徐展开。

    修复古村落 提升新颜值

    漫步马渡关镇百丈村,映入眼帘的是它被蔡家山、百丈岩、烟灯山三山围护,蜿蜒曲折的鲁班河环绕,村民安居乐业,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悠然意境。

    据76岁的村民汪宇元介绍,这个村落都是穿斗木结构院落,保存较好的有刘家大院和李依若故居。其中刘家大院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始建于1899年,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传统建筑特色,窗花和柱墩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李依若故居由三层院坝组成,修建于清朝,原有堂屋一间,厢房数间,现正在按原样进行维修打造,不断提升乡村风貌。

    历经岁月的洗礼,这些历史遗迹依然静静地见证着村庄的发展变迁。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发展模式,遵循“留住文化,留住乡愁,留住特色”的理念,在尽量不改变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加强李依若故居等古建筑修复,全面保护文物古迹、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让老房子恢复原来古朴面貌,着力打造古韵与现代相得益彰的美丽新村。

    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马渡关镇不断深入挖掘百丈村传统村落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具有极高文化遗产价值的荔枝古道,构建多元化乡村产业发展格局,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奋力争创省级旅游示范区。

    以文润人心 培育新风尚

    据百丈村12组村民雷小红介绍,该镇干群在民歌文化的熏陶下,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深度开发民歌资源,擦亮民歌名片,美丽富饶的马渡关像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在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上展翅飞翔。

    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以文化人,加强干群思想政治引领,增进共识,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冲刺,我们以勇争一流的闯劲、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抢前抓早、大干快上,全力拼经济、搞建设。”马渡关镇党委书记孙辉说,该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持续传承弘扬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加快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干群精神风貌,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酷爱民歌的村民潘光明说,该镇依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持续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在文化活动中做文章,积极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倡导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古老的村落拂起新时代的文明新风。

   铺就幸福路 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马渡关镇依托传统村落厚重的历史文化,创新“文化+”模式,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茶叶”“文化+旅游”等生态绿色产业,实现“富脑袋”与“富口袋”,文化资源与社会效益双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要过上更好的日子,百丈村就要打响‘旅游牌’。”对于全村的发展思路,该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富科学研判、周密部署、精准施策,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助推乡村振兴。

    马渡关镇景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有“川东小桂林”之称,包括“四山四峡”,“四山”即小寨﹑欧家寨、船架山、蔡家山;“四峡”即峡口、老林壕、风斗嘴、欧家峡。小寨为诸峰之首,四面悬崖百丈,寨内奇石步步皆景,叹为观止。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每逢节假日,来百丈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村民雷文雨抢抓文旅融合发展机遇,办起一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年纯收入超30万元。对于百丈村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满:“下一步,我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推出更多农家菜,提升接待游客的能力。”目前,该镇发展农家乐10余家,更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当前:B2版(2023年03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