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宣部命名第八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园林开发分公司放绳工李培生荣获“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最近客流量增加,我们要增加放绳清洁频次,把石缝里的垃圾尽快清理掉。”3月15日10时30分,笔者在黄山风景区见到了一边吃饭一边和搭档王年风交流工作的李培生。
李培生所在的玉屏环卫所位于黄山风景区的精华地段,是游客较为集中的游览区,环卫保洁工作尤为重要。为了能赶在游客上山前把垃圾清运下山,维护干净整洁的旅游环境,提升景区旅游形象,所里的工作人员每天6点多就要开启一天的忙碌作业。10点多是换班时间,早早吃过“午饭”,李培生就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肩挎登山绳,和王年风一道向崖壁栈道走去。
来到栈道旁,搭档王年风负责在路上观察绳索的变化,并及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以免因关注风景被绳索绊倒。李培生则放绳而下,捡拾被丢弃或吹落在山体间的垃圾。他娴熟地将拇指粗的登山绳一头系在游道旁的放绳桩点上打好布林结,另一头牢牢系在腰间,扣上保险扣,便开始了放绳作业。
“这种鸡蛋壳是最麻烦的,清理难度大,如果不及时清理,蛋壳中的成分会对山体石块产生腐蚀。”只见他跨过护栏,手拉绳索,轻盈地沿着崖壁向下滑去,清理干净垃圾之后再脚蹬手拉地从崖下爬上来。
外围放绳的作业环境不是悬崖峭壁,就是荆棘丛林,每走动一步都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有时一脚踩空了,人就得悬在半空中晃荡好一会儿,碰上大风,还会刮来一些小砂石,被擦破皮已是司空见惯。阴雨天气时,因崖壁上附着苔藓,脚踩在上面还会打滑,没有受力点,崖上作业的难度和危险系数也随之加大。每次遇到特殊天气和地形,李培生都会小心翼翼地利用身体惯性探索理想位置,再以手为爪,牢牢抓住岩体凸起的部分,不断变化身姿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李培生的工作态度。他告诉笔者,起初他在景区从事检票工作,后来调到现在的岗位上,当时虽然对新岗位了解不多,但坚信自己体力好,一定能胜任。1997年至今,李培生在摸索中对这份工作愈加得心应手,“当悬空在崖壁上没有受力点时,人就会像钟摆一样不停晃动,产生的摩擦会将绳索割断,所以放绳时一定要给双脚找好着力点,两脚和腰间的绳索形成一个天然的三角形,会让我在崖壁上更稳定。”凭着胆大心细,“飞檐走壁”26年来,放绳高度累计约1800千米,李培生始终保持零事故。
环卫放绳工的工作需要长期驻守在山上,越是节假日,工作任务越繁重,李培生和家人聚少离多已成常态。2008年,黄山风景区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雪,为保护“国宝”迎客松,李培生和同事们一起,在两天时间内,踏着50厘米厚的积雪,连走带爬15里山路,扛运鲜毛竹为迎客松制作顶撑。当所有支撑工作完成后,他才舒了一口气,而这一天正是李培生的新婚之日,但未婚妻因为大雪无法进山,只能滞留在黄山脚下。当天在玉屏楼,李培生和同事们围坐一桌,举办了一场简单的“没有新娘的婚礼”。大喜之日,李培生和妻子分隔两地,遥相举杯,默送祝福。
李培生的老家在芜湖市,一年中很少能够抽出时间回家,父母是看电视才知道他从事的是环卫放绳的工作。“起初父母很担心也不理解,我告诉他们自己会定期接受专业登山队的培训,而且我的身体素质完全能够胜任,现在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看着自己攀岩走壁换来的洁净如洗的美丽黄山,李培生成就感满满。
业余时间,李培生和工作班组深耕业务,致力于劳动工具的创新和改造。他们自制出“环卫钓鱼竿”,在普通钓鱼竿的顶端加装两根略呈直角的“针”,用于钩戳垃圾,可延伸至7.2米长的“环卫钓鱼竿”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先生您好,山上不能吸烟,希望您理解与配合。”刚结束崖壁捡拾工作,回到栈道上还没站稳脚的李培生,看到有顾客拿起烟,立即上前开展劝导。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环卫保洁,只要是关乎黄山的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在做好环卫保洁工作的同时,李培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客为尊”服务理念,进一步延伸服务职能。协助有需要的游客安全下山,为游客平安游览保驾护航;利用放绳工作帮助游客捡拾掉落在崖壁上的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帮助游客解决燃眉之急;面对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时,李培生还会化身义务咨询员、旅拍摄影师,从细节之处展现黄山人文之美;面对防汛抗旱、护林防火等安全生产工作,他主动担责,以安全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建设平安景区贡献力量……总之,在黄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李培生的身影。
“这是一份激励,更是一份责任,每个集体就像一艘船,每个人都是这艘船上的一枚‘螺丝钉’,只有每个人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团结一致乘风破浪,守护好祖国大好河山。”谈及荣获“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的感受,李培生表示,我的岗位我做主,我的岗位你放心,今后我将继续以向上向善的冲锋姿态,发扬雷锋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做一颗守护黄山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