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综述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引领、规范整治等多种途径,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如今在宿州,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等陋习少了,崇尚科学、厉行节约的新事多了;遇事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理念的多了,一股股新风正气在皖北大地汇聚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小议事”撬动“大治理”
近期,“萧县:抵制高价彩礼涵养文明和谐乡风”案例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编制的《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典型案例汇编》。为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萧县各乡镇及村(社区)分别成立移风易俗工作机构,274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度,做到事前申报、事中监督、事后跟踪,提升村级自治管理。此外,各地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精确、动态掌握网格基本情况,及时收集社情民意,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问题。
“俺家儿子要结婚了,想从简办婚礼。”日前,在泗县泗城镇关庙村的“村民议事厅”,村民李修强说出了自己的“心事”。“这个好办!县里不是给咱们村配了用大巴车改成的‘流动新风堂’吗?到时候让村里的志愿者帮忙好好‘打扮’一下,再请县文化馆送一场好节目,保准让你满意。”村党总支书记孙少保的一番话让李修强喜上眉梢。“村里的人帮忙张罗,县文化馆的志愿者前来助兴,这样的喜宴我很满意。”李修强高兴地说。
乡风文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市各地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搭平台、创载体,倡文明、树新风,运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厅、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重点治理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近日,在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微宣讲正在进行。在村文化广场,村干部化身宣讲员,向群众讲解村规民约、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村子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组织大家到村民俗馆,了解孝贤文化的起源。宣讲完毕,现场还进行了交流互动。大家围在一起品文化、话发展、谈想法,其乐融融。
“一直以来,我们注重群众思想引导,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孝贤文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氛围。”小山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磊表示,他们还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及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组织乡贤宣讲孝德故事,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崇德向善。
宿州市各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广泛动员道德模范、乡贤能人、文艺草根等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以群众乐于参与的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广泛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场场一个个开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公园广场的文化宣传、道德讲堂,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的心坎里。
“小举措”彰显“大文明”
3月19日上午,在宿州恒大御景湾小区,市民李丹拎着垃圾袋,走到垃圾分类回收箱前,刷卡、选择分类、投放垃圾。废纸箱、奶粉盒、空瓶子……随着一次次分类投放的完成,垃圾分类箱的显示屏上记录了积累的分值。“垃圾分类投放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还能通过积分换取小礼品,方便又实惠。”李丹表示,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小区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垃圾分类投放,“要是赶上高峰期,还要排队等上一会儿呢!”
近年来,宿州市颁布实施《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广泛宣传《宿州文明20条》《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先后印发《文明市民倡议书》《垃圾分类倡议书》《文明养犬倡议书》等各类宣传手册,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