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翰山村:以“绣花”功夫抓好美丽乡村建设
朱西敏  岑飞燕

 

    仲春时节,走进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翰山村,道路环境干净整洁,手绘农耕浮雕栩栩如生,乡村生活与自然为邻,农耕元素与“田园情怀”相结合,无一不在诉说着翰山村的“涅槃”。

    “美丽乡村建设要找准特色,形成自己的发展品牌。对于翰山村而言,农耕和田园是其最大的个性。”翰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思业介绍,翰山村曾有20余户从事可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工作,涉及废旧金属、废纸、塑料、玻璃、布料等五大类30余个品种,年回收分拣转运“垃圾”3000余吨。

    面对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村“两委”以中心村为重点,坚持以“诗画田园、农耕翰山”为主题,不断规划,以拆加改,以“绣花”功夫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打造休闲亲水生态护岸、田园乡村海绵道路、翰山精舍村史馆等,推动村庄环境从脏乱差向美丽宜居大跨越。

    “搞乡村建设不能光想,还需要多看多学。”汪思业紧紧抓住体悟实训的机会,在浙江海宁多看多学多问,参考外地经验结合本村特色,因地制宜、巧用创意,利用村中的各种边角地、旧盆罐、旧木料、旧装饰、可回收物等资源,变废为宝,“废料”华丽转身为山坡步道、告示栏、路边栅栏、花坛景墙、悬空花盆……“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从细微之处着手,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之处,以‘绣花’功夫绣出‘五微’样板村,培育翰山微景区。”村委委员王小芳表示,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道路修建和下水道管网建设上,村庄的整体风貌打造和节点改造则是能省则省。“这些木头椅子,都是村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就地取材’自己做的。”王小芳指着村里的一处休闲椅说道,话语间满是自豪。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看着家门口的环境一天天变好,翰山村民也热情配合村“两委”工作。在村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翰山村迎来了“涅槃重生”:加工稻米谷物的老加工厂变成了村史馆,废旧猪栏改造成休憩广场,房前屋后的杂物垃圾堆放地建起了“生态房”,道路两旁的空闲地种上了驱蚊的薄荷,旧农具、旧盆罐装饰在创意文化墙上,电线杆上画满了二十四节气插画……一个个匠心独具的场景,美化了村落生态环境。在2022年省级美丽乡村验收评比中,翰山村以绝对优势成为了“冠军村”。

    村子干净了、变美了,怎么管好用好成为新的难题。为避免脏乱差死灰复燃,村里召集村干部、组长、村民代表,联合制定《翰山村生态美长效奖励机制(试行)》,每月两次不定期对每户实地走访评分,设立红黑榜,对前三名后三名进行张榜公示,引导、鼓励村民参与维护美丽宜居乡村。

    与此同时,翰山村还积极探索,让乡村美丽环境转化为生态经济。据汪思业介绍,村“两委”结合实际,讨论出一整套乡村运营方案:闲置的地块整合成“一米菜园”对外出租,租金收益反哺在菜园的日常管理上;在空闲地上修建了专用杂物间,租给需要堆放回收物的农户,既避免了垃圾外露,也让农户的回收物资得到妥善保存;村里的水塘边修建了钓鱼观景台,以承接钓鱼比赛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一系列举措让保护乡村环境变得“有利可图”。

    留住乡愁,“绣”出芳华。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一幅环境美丽、乡风文明、村落宜居的翰山画卷,正在徐徐打开。“今年,我们将积极探索‘信用变金’发展模式,鼓励村民回乡创业,打造休闲旅游等乡村业态,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汪思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当前:3版(2023年03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