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数千年来,在文人墨客笔下,别有一番意味。
一年一清明,一年一追思。清明节,是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节日。晚唐诗人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的雨是渲染着忧郁的,如烟似缕,淅淅沥沥地落下,不仅打湿了行人的衣衫,也润湿了心底的思念。年少时我们总以为,青山长青,绿水长流,那些疼爱我们的亲人,会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后来才知道,那些亲人会老去,会长眠于地下,天人永隔,唯留思念在心头。
自古以来,清明就有踏春的习俗。北宋诗人欧阳修笔下的清明,更有一番清欢。“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清明节的前后,西湖风光甚佳,柳漾花潮,莺歌燕舞,满眼都是一派繁华灿烂的景象。人们呼朋唤友,一起去郊外游玩,或观花划船,或饮酒高歌。等到日暮时分,游人们醒的醒,醉的醉,彼此间打着招呼,喧哗不已。这三春之景,是绚烂至极,也是渐进阑珊,若不出游踏青,岂不辜负了这良辰美景啊。
清明不仅适合游春踏青,更是读书学习的好时节。北宋诗人王禹偁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时节,大家都相约去游春踏青,喝酒赏花,而喜爱读书的诗人王禹偁,却像荒山野庙里的僧人,过着无花无酒的清苦生活,但他并不在意,天刚破晓时,他就从邻居家讨来灯火,坐在窗前用功读书。有书作伴,满眼处处春,吃喝游玩纵然是享受,可读书的快乐更在其上啊。
清明时节,烟雨锁重楼,青山遍地新。我们既要缅怀先人,也要珍惜身边的亲人,莫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们既要逢春游乐,也要读书学习,莫要辜负年华,徒留“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