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通过“中心发动、所站联动、项目带动、基金撬动、比赛促动”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谱写翠屏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篇章。
中心发动智谋篇,擘画文明实践全景卷
翠屏区持续深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将其打造成为展示中心、指导中心、孵化中心、宣传中心。
高规格打造。以“一个阵地、两个中心”为整体布局,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同步打造,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倍增效应”,分别被确定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两中心”融合发展建设试点。
高站位部署。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区委书记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镇、村书记分别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要负责人,推动阵地、经费、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的落实。
高起点谋划。在翠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县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统筹全区志愿服务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超前谋划,提前布局,确定全年志愿服务内容、时间节点、组织方式,清单式下指令、链条式作调度、联动式促落实、保姆式作指导、专班式抓推进。
所站联动善布局,雕琢文明实践扩展卷
翠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整合现有资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协调落实各个环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落地开展各类活动服务,形成中心所站三方联动、区镇村三级协调、多部门多领域齐落实的工作态势。
抓资源统筹。整合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建设“文明实践+党群服务+基层治理”综合体,特色化建设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2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抓阵地拓展。立足文明实践功能定位,整合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体育健身等5类公共服务资源,建设510个实践基地,织密文明实践阵地网格。
抓运行机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统领,30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事事有报道”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群众“点单”,中心“制单”,所、站“接单”等流程,实现三方联动。
项目带动勤蓄能,诠释文明实践发展卷
翠屏区充分发挥品牌项目带动效应和示范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加大项目孵化力度,提升品牌服务质量。
建多元队伍。组建“1+8+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吸纳乡土文化人才、“身边好人”“五老”等组建“临心”电商助农、“李庄书桌”理论宣讲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发展专业社会队伍孵化培育文艺、医疗、应急救援、农技等多功能专业志愿服务组织。
增服务内容。通过三江翠屏等融媒体APP及村(社区)网格志愿者,线上线下广泛收集群众需求,依托翠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小程序,按照“七单模式”,对志愿服务项目实施闭环管理。
育品牌项目。邀请全国一流项目孵化专家团队对志愿项目进行集中理论培训、一对一实地督导、线上视频督导、现场经验展示交流等流程,精准培育涵盖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平台84个品牌项目。
基金撬动巧借力,勾勒文明实践创新卷
翠屏区设立文明实践基金,有效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汇集公益力量,打造翠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蓄水池”和“活源泉”。
创造性“设立”。根据“先设立再提升、边实践边完善、重在实效”的思路,率先设立“翠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断完善基金的建设和运营路径。
多渠道“募集”。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种子”基金作为基本保障,整合各类公益善款,按照“谁筹集谁使用”的原则,做大做强文明实践基金池。通过宣传发动,广泛动员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家进行爱心捐赠。
精准化“使用”。加强登记注册、制度建设、项目策划、项目申报、项目路演等系统性业务培训和督导,促进队伍组织快速成长和提升,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孵化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提升。
比赛促动勇争先,绘就文明实践成果卷
翠屏区通过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育树立一批具有示范性、创新性、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具有翠屏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以赛促学。邀请西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研究院对所站报送的80余个项目全程跟踪,选出10个项目参与决赛,引导项目在比赛中学习提升。
以赛促新。成功开展两届志愿服务项目交流活动,吸引了近150个项目参赛,打造了“一曼精神种子少年团”“半边天宝妈钩织”“嗨!夕阳”等集资源对接、展示交流和文化引领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库。
以赛促改。针对第一届项目大赛中存在项目内容重复率高、形式单一、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在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提供专家团队跟踪指导、种子项目带动、实地展示交流、集中培训等服务,项目更加有质量、有特色,提升了志愿服务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