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群众需求 全域绘就文明实践新画卷
德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任惠彬

 

    近年来,德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罗江区、绵竹市2个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为契机,从“试点破题”“深入解题”到“全面答题”,立足群众需求,全域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坚持“三个一”,注重顶层设计。近年来,德阳市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统筹“一盘棋”布局等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一体化推进。

    由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共同发力,建立四级联动机制,树立文明实践纳入绩效考核、创建督查、先进评选内容。同时,建立市文明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小组,在全国试点罗江区召开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会,通过“宣传部长讲、文明办主任说、效果实地看、群众问卷访”四个环节,对各区、县进行述职评议,推动工作在末端落地落实。

    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书屋等阵地,盘活老村委办公用房等资源,村级活动阵地综合利用率从43%提升到92%,形成1+1>2的倍增效应。将全市96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纳入文明实践驿站,依托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公园绿地等公共资源,因地制宜建设72个文明实践特色阵地,构建集约化阵地网络。

    依托文明实践阵地推动建成非遗传承绵竹年画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复兴少年宫” 275个,多元化满足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需求。同时积极推动6个区县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

    突出“三个全”,打造特色品牌。德阳市通过全覆盖抓队伍、全方位抓保障、全领域抓项目调动各阶层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成立以全国优秀志愿者鲁鹏命名的志愿服务市级总队、县级支队、镇乡级大队、村社级中队的四级“德阳群众”志愿服务网络,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总队长,将全市74万注册志愿者和2277支注册志愿服务组织,纳入市级统筹管理。全市形成以志愿服务总队为中心,覆盖各行业系统、贯通县乡村的志愿服务队伍4582支。授旗成立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20支,涌现出“旌城嬢嬢”等一批文明实践品牌。

    上线“志愿德阳”线上平台,实现全市1276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100%数字化运行,通过“线上招募+线下活动”实现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更便捷。专题培训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利用视频直播“云”培训志愿者38.6万人次。推出“爱心存折”项目,构建起星级评定、免费保险、节日慰问等志愿者礼遇关爱保障措施。

    坚持市级品牌示范引领、县域品牌打造亮点,举办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精准孵化“十元微爱”等精品项目12个。常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展示交流宣传活动,全市3个项目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0个项目获评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涌现出一大批省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率达98.6%。

    立足“三个化”,彰显工作成效。德阳市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着眼点放在群众关心关切的事情上,通过常态化、特色化、融合化开展活动,使群众能参与、愿参与、乐参与。

    坚持常态化、多角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通过每天播放一段习近平总书记金句,每周组织一次村级文化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文明实践评议活动,每季度策划一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表扬一批先进典型,让文明实践之花开遍德阳。

    创优“理响德阳”宣讲品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队伍48支,培育各类宣讲员1645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1800余场次。形成中江“继光理论宣讲”、什邡“夜市文化志愿服务”、广汉“书香雒城”等地域特色品牌。

    将志愿服务与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融合。把送医下乡、送教进村、入村宣传政策等活动与“三下乡·常在乡”志愿服务活动统筹融合开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将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与志愿服务工作相结合,做到创建与志愿服务双向提升、有效融合。

 

当前:B1版(2023年04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