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院周围的爱心共享厨房已不新鲜,让远来看病的患者及其家属不但吃饭成本低,还能让家属做出适合亲人胃口的饭菜,同时,患者家属因此形成的社交场景,也有利于信息沟通。但由于“输血”能力不足,管理粗放,不少个人经营的爱心共享厨房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困难,难以坚持下去而倒闭。近年来,多地链接政府、医院、公益团体等力量建设爱心共享厨房,将爱与便利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陕西 >>>
“家里的味道”也是一种疗愈
2022年10月1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共享厨房正式向患者开放,揭牌仪式上,宋张骏院长道出了医院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挤出空间创建共享厨房的初衷,“因为我们想让来院就医的患者和家属吃上一份营养的、方便的、可口的、满足他们心愿的饮食。”
共享厨房位于病员餐厅东侧平房,建筑面积近30平方米,内设6台电磁炉灶、2台大容量冷藏冰箱,炊具、各种调料一应俱全,还配备有电饭锅、电蒸锅,由专人专职管理,使用者支付极少的费用后,自带或在食堂采购食材,就能随时自己动手下厨,烹饪美味可口的饭菜,品尝到“家的味道”。管理人员定期对餐具、炉灶、地面消毒,及时补充食用油、调料,做好垃圾分类和冰箱清理,让病患及家属在使用过程中更放心、更安心、更舒适。
江西 >>>
让患者吃到“家的味道”
江西省人民医院爱国路院区的食堂一楼,有一个“爱心厨房”,供医院的患者家属使用。厨房里燃气灶具、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调料一应俱全,随时可以看见患者家属忙着切菜、煮粥、炖汤……在这里,有为患儿煲汤的母亲,有为病妻掌勺的丈夫,也有为住院奶奶下厨的孙女,患者家属能很方便地为亲人准备一份热腾腾的饭菜。
2021年6月,江西出台《江西省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从省级层面提出聚焦环境体验,提升院容院貌,推进“营养食堂”建设。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营养食堂”,加强住院患者的膳食服务,保障食品安全,建立临床营养服务制度,结合患者疾病特点,提供适合病情治疗需要的膳食服务。鼓励大中型医院试办“爱心厨房”,提供厨具调料,供肿瘤、贫困、特殊用餐、长期住院患者等使用。这更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根据各自情况,得到不同层次的帮助。
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升膳食服务质量,2022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设“爱心厨房”,自运行以来便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的好评。为把爱心厨房项目办好,办成一项高质量、可持续的便民服务,提升广大患者的就医体验,江西省人民医院总务处统筹设计施工,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膳食管理处购置全套崭新的厨房设备、厨具,配备4个电磁炉、高压锅、蒸锅、洗菜池、操作台、切菜案板、排油烟设备、大小菜筐、各种刀具、锅碗瓢盆等。来到爱心厨房的患者家属,可自带食材,使用食堂提供的各种灶具、油盐酱醋等调味品,按自己的需求烹制饭菜,食堂一次收取2元加工费。同时为了保证厨房卫生和饮食安全,每日厨房使用完毕后,都会安排专人进行一次彻底地清洗和消毒。
上海 >>>
关注患儿就医体验
3月29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启动“儿童健康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当天,作为共同体建设的二十个项目之一、儿童友好空间的典型代表——“小布家园”迎来2周年庆,“小布家园”内扩容改造后的共享厨房也正式启用,焕然一新的共享厨房外墙及门牌与小家主题元素完美融合,可进一步满足患儿家庭更大的需求。
据了解,“儿童健康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通过整合129家共建单位合作资源及32名社会爱心人士,围绕“院内共同体、医患共同体、行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的四大共同体二十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巩固三轮近十年持续开展“关注患儿就医体验”行动计划成果。
湖南株洲 >>>
让住院就餐这件“大事”变成舒心事
在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人民医院近20平方米的共享厨房内,有六台电磁炉灶、一台大容量冷藏冰箱,炊具、各种调料一应俱全,还配备有电饭煲、养生锅和微波炉等。在这里,冰箱、消毒柜等电器都可以免费使用,连油盐酱醋、丝瓜刨子都贴心地备齐了,病患和家属只需自带米和菜,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
中午11点到12点是做饭高峰期,不到一个小时,就从厨房走出了十几个人。他们有的神情轻松,有的步调匆匆,但无一例外的,他们手中都提着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干炒肉、粉蒸肉、番茄炒鸡蛋、小米粥……厨房里端出的每一道饭菜,看似平常又不平常。虽不是山珍海味,却浓缩了父母之爱、子女之孝、夫妻之情,更寄托着这些患病的家庭回归平常生活的希望。
言小毛是渌口区博爱志愿者联合会的一名志愿者,专职负责厨房管理和服务。每天晚上6点左右,她从4公里外的住处骑电动车过来,花将近一个小时将厨房打扫一遍,补上油、盐等调料,第二天上午再开门等待患者和家属的到来。“共享厨房”的日常运转离不开爱心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我们派专人负责运营和管理,每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渌口区博爱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张云峰介绍,志愿者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前提下,竭尽所能为家属和陪护提供服务,如指导使用电器、帮助老人做菜等。为保障安全,厨房还配置了灭火器、监控摄像头,志愿者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远程查看厨房情况。
渌口区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甲综合医院,日均住院病人近500人,不仅有本地的病人,还有醴陵、攸县等周边县市的病人来求医问药。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饮食需求不同,有的病人反复住院、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点外卖开支太大。“吃饭这件‘小事’是患者家属心中的‘大事’,如何让群众就医更舒心?”渌口区委书记李晓彤抛出“思考题”。“打造一个可以自主做菜的场所。”渌口区人民医院院长曾伟表示,医院经过研究讨论,选取了食堂附近的一块开阔空地,用移动板房搭建成厨房,并接通水电;渌口区民政局倡导区慈善会拿出部分资金,添置了厨具、冰箱、抽油烟机、消毒柜、做菜调料等。
2022年1月1日,渌口区人民医院共享厨房诞生。经统计,每天中午、晚上来共享厨房做饭的病患和家属有30—40人次,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患者营养多样化需求,还把病患家属汇聚在一起,把心中的“焦虑辛酸”化作了饭菜中的“酸甜苦辣”,给了他们抗争疾病的力量与勇气。
同样的锅铲调料烹煮出百家味道,油烟飘散间尽是人间苦辣酸甜。小小的爱心共享厨房,承载着家庭的希望;简单的炉具,鼓舞着家属的信心;在这里,每一道菜肴都可以带来爱的美好,让病人和家属在柴米油盐中重拾战胜疾病与疼痛的勇气。(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