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失望情绪往往不易转移,常常引发更大的情绪风暴,爸爸、妈妈需要耐心地陪伴孩子,协助他们调节失望的情绪,并且持续保有对新事物的期待。
“失望”是孩子常遇到的情绪之一。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心,对于没见过的事物倍感期待,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可能因为各种“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导致期待落空。当面对这样的情绪时,我们应该如何协助孩子呢?
“失望”是一种因为期待没有实现而诱发出来的情绪,它与难过有一点相似,但又带着一点无可奈何;相反,如果没有事前“期待”的过程,自然就很难感受到“失望”。从这个观点来看,当孩子五岁以后,开始学习如何通过事前计划,让事情可以更加顺利达成,但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变量因素较多,或是孩子的计划能力尚未成熟,都容易导致“失望”的感受出现。
换言之,“失望”并不是孩子在闹脾气,而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副作用”。随着孩子的组织能力与计划能力逐渐成熟,这种情绪就会渐渐减少。但在过渡阶段,作为父母需要耐心地陪伴孩子,比如我们可以使用转移或延伸的方式,帮孩子找到替代或弥补的策略,自然就能安慰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使用责备的方式,让孩子误认为都是自己的错,这样反而会扼杀孩子对新事物的期待。
以下三种方式可以协助孩子调节失望的情绪,提供给家长们参考:
1.增加弹性。平常多增加孩子的弹性,例如:使用不同的路线到达同一个目的地、使用不同的玩法玩同一个玩具……让孩子了解同一件事物,有许多不同的选择可以彼此替代,减少孩子对事物的固执性。弹性越高,孩子对于事物改变的接受度也会越大,当碰到失望的打击时,才容易转移情绪,而不会闷闷不乐。
2.一起玩游戏。孩子对某一项技艺或游戏练习得越熟练,通常越容易成功,但有时成功与否还包含运气的成分。比如《大富翁》是一款经典的多人游戏,当中有“机会”与“命运”两叠卡片,即便玩家已经拥有超多的金钱与超多的房产,却可能因为抽到某张“命运”卡从而让运气急转直下,也可能因为抽到某张“机会”而大赚一笔。透过《大富翁》这类游戏,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有一些事情是无可奈何,但又必须要接受的。
3.做好预案。孩子对出游肯定都是抱持着期待,但往往因为期望太美好,而现实不如预期,所以导致失落。计划能力是需要练习的,如果孩子对于行程因天气因素而被打乱,不容易转移失望情绪,可以教导孩子事先想好预案。比如:出太阳时我们可以做什么?如果下雨天我们又可以去哪里?通过事前帮孩子打“预防针”,让孩子有正确的期待,自然就可以避免失望的冲击。此外,也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孩子懂得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但是,“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当孩子没有期望,如何能够变得自信而独立呢?不如偶尔跟孩子一起玩一场《大富翁》,抽一下“机会”与“命运”,可能都比家长讲道理来得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