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村的人每每走过张二嫂管理的大棚,无不啧啧称赞。
四五月间,村民们地里的苦瓜、丝瓜、西红柿、辣椒与张二嫂家地里的一样,该青的青、该红的红,可寒冬腊月里,张二嫂大棚里的苦瓜、丝瓜、西红柿,仍然是该绿的绿,该红的红。
村民纷纷跑来问张二嫂:你究竟得了什么秘籍,把四季、反季时蔬侍弄到如此让人眼馋的地步?张二嫂是个爽快人,实话实说:在村里的农家书屋里取了真经呗!
张二嫂不但直言受益于农家书屋,还详细地说出了是从哪本书上得到的经验,以及如何应用等。
张二嫂太想把市场上哪些蔬果抢手的信息告诉乡里乡亲了,她忒烦那些跟她合作的菜场、超市负责人开玩笑时说:张二嫂,你是不是把多数的蔬果卖给他人了?无论她怎么解释,人家都不信,于是她心想,何不带动村里的人都来种市场需求量高的蔬果呢!
张二嫂原本在村里开了个小杂货店,她的丈夫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前几年,村里筹备建设农家书屋,选址时,村“两委”一致认为张二嫂家的杂货店位置最合适。把书屋建在杂货店旁,村民们平时买包盐打瓶醋的,可以顺便进书屋里读读书,知识的增长在于点滴积累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张二嫂的丈夫有文化,村民在读书中如有不懂的地方,请教起来也挺方便。
书屋很快建了起来,张二嫂兼任管理员。
张二嫂的丈夫嗜书如命,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总是认认真真地帮张二嫂打理书屋。而且,他还从如何促使村民更多更快掌握农科知识的角度出发,向村“两委”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他不仅爱书,还乐于助人,村民们请教他时总是有求必应,并主动找出一些农业科技类的书籍给大家科普,把农家书屋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来读书。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丈夫的指导下,张二嫂对科技种田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最开始,她先是按照书里讲的方法试建了一个30平方米的大棚,见成效显著,劲头便越来越大,把承包的所有土地都用于种植大棚蔬果。
一花引来百花开。村民们在张二嫂的启发带动下,腰包也明显鼓了起来。
如今,再进新房村,一块“绿色蔬果有限公司”的招牌分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