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 喜见多彩夜生活
弋搏

 

    当白天的喧嚣声渐渐沉寂,夜晚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川行不息的车流幻化成光影流动,远近高低的华灯勾勒出多维空间,城市的诗画夜景就如约来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人们的夜生活是否活跃,已成为判断城市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数,因此,利用夜间时机促进社会加速发展,是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群众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如何让入夜后的城市更具活力,成为不少地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档升级的发力点,打造夜间旅游集聚区、主题文化园区,引导文化场馆延时开放,大力发展夜间餐饮……各地持续探索、多点推进,抓住特色大力发展,不断满足群众需求,让夜生活更添烟火气。

    “不夜城” 尽显流光溢彩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这些优质的空间功能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夜间文化旅游的繁荣程度。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各地深挖底蕴、塑造形象,让广大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和历史积淀,在聚拢人气、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塑造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

    今年春节起,西安便屡登国内热门旅游城市榜单,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更是让人们看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持久魅力。长安之城,一步一景,华灯初上之时,千年古都从白天的古朴温婉逐渐转向夜晚的人声鼎沸,遥远的长安从历史长卷中款款走来。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立足历史资源禀赋,西安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打造了一系列鲜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文旅融合新场景,“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等演出,更是以沉浸式体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劲输出,吸引了八方来客。有网友评论,“西安越来越会玩儿了”“感觉西安的年就没过完,一直这么火!”如今,“西安年”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IP,一次次火爆出圈,在成就无数游客 “诗和远方”的同时,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提档升级画下点睛一笔。

    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旅游景点的建设,还取决于旅游环境的营造。通过发展夜间旅游推动城市文明水平上台阶,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文旅消费场景更多元,成都的做法可圈可点。中国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榜单上位居第三,是成都“硬核实力”的最好展现。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近年来成都着力传承历史文脉,将地域元素、文化符号和独一无二的夜景融入“不夜生活”,先后打造出宽窄巷子、安顺廊桥、锦里、九眼桥、铁像寺水街、天府熊猫塔等热门夜生活场景,擦亮夜间文旅品牌,全面开启“夜成都”时代,点燃城市烟火气。

    “锦里一定得晚上去逛,亮灯以后特别漂亮,拍照很出片。”假期中,游客李女士抓住难得的空闲,携家人到成都锦里游玩。入夜后的古街人流如织,精美的灯笼、琳琅满目的商品、空气中飘荡的火锅香气,带给李女士一家人愉快的出游体验。

   “奇妙夜” 加分文明答卷

    文化艺术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与城市夜生活相辅相成。当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工作、学习的人们能否寻得一处静谧的休闲之地,充分享受文化滋养?夜间开放的博物馆,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为了给广大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纷纷开放夜场,让广大群众得到与白日不同的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奇妙夜”的魅力。

    今年4月起,上海博物馆每天晚上开放夜场,将观展时间持续至21时。“即使这样还是不能满足观众的观展需要,尤其是外省市的观众。”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五一”期间,博物馆将夜场时间延至23时30分,5月7日是现象级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的收官日,博物馆更是全天候开放“不打烊”。数据显示,当日0时至9时,约1500名观众进馆观展。

    夜间观展的姚先生表示:“这些作品都是最顶级的,作为喜欢绘画的人,我迫切想来看一看。然而白天总是没有时间,最后一天再不来,就赶不上了。”“之所以选择凌晨来,是想看看夜晚的博物馆有什么不一样。”观众唐女士说:“本来感觉人会少一些,没想到凌晨观众也很多。”同样选择凌晨观展的辛女士表示,深夜的博物馆给人感觉很不一样,同时也能避开高峰,可以近距离观看作品。

    褚晓波认为,好的博物馆能够吸引观众在夜间走入其中,由此带动当地发展。除了逛商场逛景区,博物馆、演出场馆等带来的文化消费,也是当下一个新的夜经济增长点。

    在苏州明·美术馆馆长杨辉看来,提质夜生活在吃喝玩乐之外,丰富市民的精神内涵同样重要,是推动社会发展与经济复苏的好举措。5月1日起,明·美术馆将开放时间延长至21点,为广大市民、游客打开了夜游美术馆的大门。“我们希望可以集结更多文化机构加入延长开放时间的队伍,彼此形成合力,共同为群众入夜后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活力。”

    在延长夜间开放时间之外,明·美术馆还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的展览、沙龙和讲座,内容涵盖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魔术、相声等。“目前举办的活动得到了很多市民的关注与支持,反响良好,我们会把公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保留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杨辉强调,夜生活本身就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文化与艺术融入其中,将为精神文化生活带来更多活力。

    “夜食堂” 承载人文情怀

    若论城市烟火气,最集中的体现无疑是夜间餐饮。商务部调查报告显示,60%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其中餐饮消费是主力。随着全国各地餐饮门店、商业街区等人气渐旺,夜间餐饮全面复苏,“夜食堂”以平易近人且别具烟火气的特殊气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相较于繁忙的白天,人们在夜间的餐饮需求往往不限于饱腹,而延时开放的一家家“夜食堂”不仅是餐饮服务者,还兼具宣传城市品牌、承载文艺演出等功能,并形成了“夜食堂”生态圈,以亲切的姿态抚慰人心。

    无夜宵,不长沙。作为著名的夜宵之城,长沙的夜晚分外灵动,群众的夜生活尤为精彩。天心区五一商圈是长沙最繁华的闹市,汇集了20多条商业街、2万多户商家,而黄兴南路步行街更是外地游客到长沙必去的打卡点。大长沙美食城寨云集了50多家“网红”餐饮小店,几乎囊括了长沙所有民间小吃,在这里可以 “一寨吃遍大长沙”,在攒动的人群里,人们尝到的不仅是食物的美味,还有人情味和乡情。

    长沙夜间餐饮的繁荣,得益于当地将承载人文情怀注入行业复苏过程。一方面,长沙鼓励和引导火宫殿等“老字号”品牌企业,通过技艺展示、非遗表演、文化体验、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不断拓展品牌价值、焕发崭新活力;另一方面,培育一批以年轻消费者为中心、自带话题传播特征的新场景,紧跟时尚潮流、壮大“新字号”。如今,漫步于长沙的大街小巷,“新老字号”各美其美,历史底蕴与时尚新潮相得益彰,既满足了长沙“老口子”在家门口享受美食的需求,又吸引着各地年轻人慕名而来,叠加起近悦远来的旺盛人气。

    随着各地夜间餐饮逐渐复苏,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正不断涌现。美团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平台夜间到店餐饮订单量同比增长66%,而在新业态的推动下,线上夜间餐饮同样火热,外卖订单量同比显著增长,“夜食堂”在网络上也能香飘十里。

    熬着最深的夜,吃着最美味的夜宵,这是当下不少人深夜加餐的口号,也以越来越常见的姿态出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加班、学习还是读书、追剧,有了互联网,就有了手机里的“夜食堂”,人们可以尽情寻觅低调隐于犄角旮旯处的美食,手指一动,稍加等待,人和胃便可一起被满足。

    热气腾腾的夜间餐饮繁荣发展的背后,是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是餐饮行业一路向好的复苏回暖,更是城市在推进文明创建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贴近民意的人文情怀。

 

当前:A4版(2023年05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